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份,中国对除香港外的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均保持增长。不难看出,面对国际总体经济形势严峻、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国外贸仍呈现温和利好态势。正如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总经理于尔根·弗里德里希所说,观察经济数据要立足长远,中国正经历经济结构调整转型期,外贸投资结构也在调整,中国制造开始瞄准更高水准。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的总体要求。政策的走向影响着中国对外经贸与投资合作,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都在涌动着新活力。大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中国企业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今年一季度,剔除去年同期特大投资项目因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同比增长35.8%,保持健康发展态势。同时,中国还正继续致力于出口产品的升级。
以德国市场为例,根据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的统计,2013年,中国在德国的投资项目数量达到139个,增幅达41.8%。包括华为、中兴、三一重工、北京第一机床厂等众多企业纷纷在德国投资建立产品生产基地或研发中心。近几年来,中国企业不仅在德国传统的机械设备领域拓展版图,更是在电子半导体、消费品,甚至商业金融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投资规模,2013年后三者的投资项目数量已经占到中国对德直接投资总数的40%。
中国银行驻德国法兰克福分行本月7日宣布向法兰克福分行增资10亿元人民币。这是截至目前欧元区中资银行最大一笔人民币增资,将进一步完善离岸人民币市场环境,也是对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最好支持。
对此,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总经理本诺·邦泽说:“中国银行去年在柏林开设新的分行,今年又在德国增资10亿元人民币,这是中德之间良好合作的积极信号。它显示了中行对德国市场的信心:在这里值得扩张。”该署资深经理曹奕认为,中国的大型银行正在逐步增资,并把分行逐渐从发达的德国西部延伸到德国东部,银行的到来是企业投资繁荣的信号,也是资金来源国经济发展自信的表现。
新时期的开放战略使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增强了竞争力和自信心,使“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得到提升。刚刚在慕尼黑落下帷幕的国际环保技术博览会上,众多参展的中国环保企业不仅在展会上寻找国际先进环保技术和设施,也带来自己的环保产品,向国际市场展示自主研发的环保技术和产品。
德国富克斯环保技术公司董事长马丁·富克斯告诉记者,中国拥有非常出色的技术理论储备,也勇于进行创新尝试,只是在实际经验方面稍有欠缺。随着中国社会对环保日益重视,中国企业会在实践中逐步践行创新,中国的环境友好型经济也会稳步发展。
德国联邦经济和技术部官员格林德·黑克曼强调,从德国角度来看,德方并不把中国视为“世界工厂”,中国产品与德国产品具有同样的竞争力,中国市场与德国市场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中德双方各领域的合作也都是平等的。
以环保产业为例,环境恶化是当今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而各国在研发、人才、经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互补,使环保产业的全球化经贸投资合作成为合作各方的共识。前不久刚刚在青岛正式投产的青岛世园半集中式资源再生利用示范中心就是中德环保产业合作的示范工程。该项目由青岛市政府引进,青岛世园(集团)有限公司、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同济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德国考克斯咨询公司、青岛市政府设计研究院等多方参与合作。
参与中心建设的德国泵产品翘楚威乐公司的首席行政官彼得·施塔姆说,这是世界上首个实现区域性资源循环利用的示范项目。他认为,环境的改善需要全球化的合作,中国市场容量大而且环保节能意愿越来越强烈,未来中国在该领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世界投资者目光。
法国《世界报》近日刊登文章说,几个月来,巴黎、法兰克福和伦敦这些金融市场每周都会宣布与中国的某种合作伙伴关系,争相成为人民币欧洲交易中心。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战略从以“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行的发展模式转型,世界也期待从开放的中国获得更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