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谈判始于2008年,意在鼓励、促进和保护本国企业在对方境内投资,但此后较长时间内并无重大进展,直至2013年7月,双方宣布重启谈判,由此不乏消极看待者,但乐观者认为,中国政府是认真严肃的。
“乐观的原因是,第五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上,双方宣布在‘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基础上,继续展开谈判,”中国美国商会前主席、现商会法律委员会联合主席夏尊恩(Tim Stratford)近日表示,在此之前,双方已经进行多次谈判,每次谈判持续一周,有较坚实的基础。
这位前美国贸易谈判代表还表示,中美BIT谈判逐字敲定,其中,中国政府做了很多细致的研究,这让他感到意外。
“这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很严肃地看待这件事,” 夏尊恩说,这些均让他对中美投资协定的达成感到乐观,但他亦表示工作不可能几个月就完成,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如负面清单太长等,都需要时间。
2014年以来,中美投资协定完成了新的两轮谈判,目前谈判累计达12轮。3月4日,第12轮谈判在美国华盛顿举行;此前的1月,第11轮谈判在上海举行,首次进入文本的实质性谈判。
中国美商会前副主席金永益(Tim Woodard)表示,中美投资协定的谈判过程本身就很有意义,“当年中国加入WTO整个过程就很冗长,不是说等到加入了才有意义。
夏尊恩还建议,谈判期间,中国企业和行业协会应利用时机,加强和商务部等部门沟通,以将它们关心的事项纳入投资协定,帮助中国企业在美开展业务。同样,他也建议美企加强与美国政府的沟通。
美国商会2014年《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显示,由于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的结束时间仍不明确,在华美企对协定的好处仍感到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