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到17日,短短一周时间,中国与全球第14大经济体韩国和第12大经济体澳大利亚结束自贸区实质性谈判,成果突如其来,速度不可思议。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在贸易开放领域明显开始发力,加速双边自贸谈判,推动多边贸易协议,并倡导统筹式而非碎片化的自由贸易整体架构。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中国倡导的自由贸易的宏伟蓝图正在绘就。
中韩、中澳自贸区协定的突破意义
截至目前,中国已签署的自贸协定达12个,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中国与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和瑞士的自贸协定,内地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以及大陆与台湾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在与韩国和澳大利亚自贸谈判完成后,中国仍在谈判的自贸协定还有6个,涉及21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中国与海湾合作委员会、斯里兰卡和挪威的自贸协定,以及中日韩自贸区。
接轨经济全球化,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还需要深化努力。中国现阶段签订的自贸区协议多为邻近国家和地区,已签署协定的12个之中,包括中韩自贸区,有6个都是位于亚洲。此外,新西兰、澳大利亚则和中国同属亚太地区。
中韩、中澳的自贸谈判内容全面、开放度很大。中韩自贸区是我国涉及领域广、内容丰富。谈判共涉及17个领域,22个章节,首次涉及以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开展服务贸易和投资谈判,首次在自贸区谈判中涉及电子商务和地方合作内容,首次设立金融服务、电信服务单独章节等。除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外,还涵盖了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贸易救济等11个规则领域,特别是包含了电子商务、竞争政策、环境等“21世纪经贸议题”。中澳自贸协定,除了享受最惠国待遇外,中国将对澳洲开放包括农业、服务业在内的诸多经济领域,对进口商品实行关税减免,并争取在2019年对部分商品实现“零关税”。双方在协定生效之日起将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澳大利亚经济体量大于韩国,中澳自贸协定在深度、广度上的影响会比中韩自贸协定更显著,澳大利亚对中国投资企业门槛的降低,有望在几年内迎来新一轮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潮。特别是中韩、中澳在自由贸易区内除了货物和服务业逐步开放最终达到零关税之外,自贸区内逐步采纳人民币作为结算以至储备货币,令人民币正式走向国际化,也是中国走向更广阔国际市场的重要一步。
中韩、中澳自贸区协定的示范作用
中韩、中澳自贸区谈判的完成,不仅会极大推动中韩、中澳之间经贸合作“升级换代”,而且将促进中日韩自贸区、亚太自贸区的进展。未来,中韩、中澳自贸区不仅会推动双边贸易的繁荣,增加各自国家的福利,也将撬动中日韩自贸区的进展,并为亚太自贸区的宏图奠定基石。
中日韩加起来经济总量占世界GDP的20%,占亚洲的70%,占东亚的90%。但中日韩之间的贸易额仅占三国对外贸易总额的20%,为什么?因为三国之间壁垒太高。倘若打破贸易壁垒,建成更加开放自由贸易区,对三国的贸易增长、经济发展、国民福利都有巨大影响。
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展缓慢,主要原因在于日本不积极。日本一直对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犹犹豫豫,甚至持观望的态度,并把与美国的TPP谈判作为优先选择。美国主导TPP谈判的一个考虑,就是“重返亚洲”,抑止中国,或与日益崛起的中国在亚洲区域进行抗衡。这与日本的诉求恰好吻合。在2008年 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日本2011年被中国超过,屈居世界“老三”,心中的愤懑、憋屈心理自不待言。而且中国的经济总量越来越接近美国,中美两国在亚洲的影响力出现了此消彼长的态势。日本对中国的感觉,就是“嫉妒、羡慕、恨”。所以对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态度及可想而知。目前在TPP谈判陷入僵局的情况下,中韩、中澳自贸区谈判却出现了突破,这除了引起美国的不快外,必然给日本带来触动。其实,中日正处于政冷经冷的时期,中韩贸易额却在不断提升,这其中实际上也有日本与中国贸易减少的因素。日韩两国的产业结构相似,很多对华出口产品可以相互代替。由于中日关系因历史问题、领土问题恶化,中国必然加强同韩国经贸交流,使得韩国企业受益,2013年韩国超过日本成为中国最大进口来源国。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为了摆脱日益被边缘化,可能会改变态度,加快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进程。
中国即将迎来亚太自由贸易新时代
随着中韩、中澳自贸区谈判成功的连带效应和示范效应,中国的贸易全球化进程将取得新的突破。目前全球已有15个大的区域自贸协定在运行,处在谈判阶段或已启动可行性研究的还有24个,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协定TTIP、东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CP等。本次APEC会议,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的启动也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区域经贸发展离不开区域性FTA的有力推动,因而备受各经济体的重视并被当作开放发展政策的重点选择。中韩、中澳自贸协议的达成,将鼓励未来新自贸区的拓展。通过分别与单个周边国家建立自贸区,合作的空间逐步放大,实现了多赢的局面。可以预见,多个自贸协定陆续签署,将构建中国开放的新格局。
有趣的是,台湾舆论对中韩、中澳自贸区谈判成功的反应强烈。随手拈来两篇文章,题目就很“耸人听闻”:《中韩自贸区谈判成功,台湾为何哀嚎遍野?》、《中韩自由贸易恐令台湾产值蒸发6500亿元》。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产经中心(IEK)评估,中韩FTA签署生效后,未来三至五年对台湾制造业冲击大增,制造业产值衰退金额最高可达6500亿元,化学工业受害最大。实际上,在2013年6月,海协会会长陈德铭与海基会董事长林中森签署了《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这是两岸经贸正常化、自由化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本来《服贸协议》是大陆送给台湾服务业的“优惠大礼包”,却因绿营的攻击阻挠,一年半过去了,仍被深锁在“立法院”的抽屉里,迟迟不能审查通过。台湾骂马英九卖台者有之,担忧台湾服务业全面沦陷者有之,呼吁救台湾者有之,说大陆服务业吞并台湾朋之。其实这都是台湾的“岛屿”心态,井下之蛙,反映了一部分人的手足无措,不明就里。台《中央日报》文章就指出,绿营一贯反马英九、反国民党,固然是常态,但不分青红皂白地反对两岸经济合作,包括服贸协议及未来的货品贸易协议,将会堵死台湾经济。近些年,台湾因政治内耗,经济停滞不前,经济发展速度在“四小龙”中敬陪末座。当看到韩国正快马加鞭与中国进行谈判,最后达成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可以想见,台湾也坐不住了,下一步,加快谈判就是必须的选择,因为历史给题目的台湾的时间不是很多了。
中国灵活实施亚太自贸区战略
中国是一个大国,拥有将近14亿的人口。但是,虽然人口众多,却没有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支撑。我们要靠美国人、欧洲人的“嘴”支撑中国的发展。对作为世界第二经济体,而且即将成为世界第一经济体的中国来说,提高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话语权,参与制定世界贸易的规则,建立一个“以我为主”、“合作共赢”的自由贸易区,才能摆脱依赖美国和欧洲的消费市场、依靠西方国家出口获得经济发展动力的旧模式。促进亚太自贸区建设,就是这个目标的最现实的选择。
为了促进亚太自贸区建设,中国高度重视APEC机制。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机制。APEC的宗旨是通过推动自由开放的贸易投资,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改善商业环境,以建立一个充满活力、和谐共赢的亚太大家庭。北京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主题就是“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
在这次APEC会议期间,中国明确地、毫不隐晦地表达了自己“促进亚太自贸区建设”的目标。习近平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阶段会议讲话中指出,面对新形势,我们应该深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开放格局。“亚太经合组织应该发挥引领和协调作用,打破种种桎梏,迎来亚太地区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新一轮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要打破亚太内部的封闭之门,敞开面向世界的开放之门。要在推进茂物目标的同时,大力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明确目标、方向、路线图,尽早将愿景变成现实,实现横跨太平洋两岸高度开放的一体化安排”。习近平提出将APEC打造成“五个平台”的目标定位化:推动一体化的制度平台,加强经验交流的政策平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开放平台,深化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平台,推进互联互通的联接平台。
APEC北京会议胜利闭幕。这肯定是中国大国崛起进程中,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会议。在全球经济深度调整时期,中国发挥世界第二经济体、第一贸易大国的作用,促进亚太地区合作,促进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有很多题材、很丰富的内容,可以做很精彩的文章。
作者 梁启东 (区域经济学者、辽宁社科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