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糖业界通常认为,糖价“涨-跌-涨”大致以3年为期,俗称“糖周期”。广西糖业局副局长张鲁宾介绍,这几年国内产糖量均小于消费需求量,属于略有缺口、产不足销,2012/2013榨季全国需求缺口近90万吨,但每年进口糖总量远超这个数字,大大扰乱了国内食糖市场的供求关系,导致国家每年还要花很大代价来收储。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自2011年起,我国食糖进口量大增,当年食糖进口量达到292万吨,2012年达到375万吨,2013年进口糖猛增到454.59万吨,创历史新高,接近国内产量的三分之一。今年1-5月我国进口食糖130.94万吨,同比增长6.7%。有业内人士透露,统计数据还不包括走私糖在内,“尽管难以说清具体数目,但业内都知道这一情况比较严重。”
有关人士指出,“糖周期”紊乱背后是大量国外糖的涌入,造成国内糖市由供求基本平衡到供大于求。自2011/2012年制糖期开始,糖价从每吨7800元的高位一路下跌至目前的每吨4300元左右,期间没有任何起色,“糖周期”已破。
我国加入WTO后每年食糖进口的配额为194.5万吨,配额内关税15%,配额外关税为50%。由于国外食糖成本明显低于国内,即便加上关税和损耗,其抵岸价也比国内糖便宜。广西南宁东亚糖业集团农务副总裁钟植友说:“若按目前每吨4300元左右的现货价糖厂肯定是亏本的,但国际原糖在配额内进口加工后却仍然有赚头。”
由于进口差价利润的存在,近几年来我国原糖产能扩大问题突出,据中国糖业协会统计,全国原糖年加工能力2010年以来已增加到700万吨以上。“这意味着即便国产食糖供给减少、需求出现增长,也将很快被进口糖填满,国内糖业连依靠丰歉循环短暂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南宁糖业董事长肖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