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外热内冷”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3-3-28 9:18:00 中国产经新闻报

导读:近日,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协定首轮谈判在首尔举行,但这个重量级的财经话题近期在中国国内似乎很不受重视。

  与中国不同,日韩国内相关产业利益团体相继发出自己的声音 

  本报记者 佟文立报道 

  近日,中日韩三国自由贸易协定首轮谈判在首尔举行,但这个重量级的财经话题近期在中国国内似乎很不受重视。如果中日韩三国成功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以三国为主体(人口超过15亿,GDP超过14万亿美元)的东北亚经济圈将成为继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和欧盟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合作区域。 

  记者注意到,由中国政府提出的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和中日自由贸易协定甚至在国内都很少被官方媒体提及:4月份将进行的是中韩两国自由贸易协定的第5轮谈判,而在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政府“突然”向日本政府提议进行中日自由贸易协定谈判。 

  相反,中国国内媒体热衷谈论的却是与中国完全不相干的由美国发起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尤其是当3月15日晚日本政府宣布加入TPP谈判后。显然,中国国内的这种政治考量式思维已经被日本和韩国媒体所观察到。 

  据悉,中日韩三国FTA首轮谈判将重点讨论各领域的谈判日程和范围,但韩国《朝鲜日报》在相关报道中已经认为“最终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可能性很小”,韩国学者甚至认为,“三国自由贸易协定的动机本身就是政治。 

  对中国而言,这是对抗美国主导的TPP的筹码。对于日本,三国FTA谈判是牵制韩中FTA谈判进展的手段。”3月18日,《日本经济新闻》则用《中日美的TPP“三国杀”》式的标题来报道分析中国国内对TPP的“不安”和日本“注重国家利益,融入世界让本国富裕起来,同时又让中美双方割舍不下”的“良机”。 

  一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座教授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自从TPP这一话题出现以来,参加过多个研讨会。本来自由贸易区是个经济议题,但似乎会上大家都是在谈国际政治,连商务部官员都是‘美国发起的TPP是要包围中国’式的发言。” 

  记者注意到,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相关话题上,日本和韩国国内的相关产业利益团体都在发出自己的声音,既包括日韩国内的农民和中小企业等“弱势群体”,也包括作为“经济支柱”的汽车产业等强势团体。但与20世纪90年代中国加入WTO谈判国内各行各业全面分析和论证自己的竞争优势和劣势及可能的灭顶之灾不同,近些年来与中国相关的自由贸易区协定很少有国内产业界的声音。 

  中日韩FTA的建立将进一步促进中国从日韩的进口,从而给中国敏感产业部门的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如石化、汽车、机械和电子、钢铁、造船等,尤其是从事高端产品生产的企业——这是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可行性研究委员会在2011年12月推出的联合报告在“中日韩FTA对工业品贸易的影响”部分的结论。但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后的高财务杠杆扩张之后,中国国内的多数制造业部门正在经历着产能过剩和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而韩国媒体则时不时对中国钢铁、造船行业竞争力对韩国的挑战发出警示声音,甚至备受中国国内诟病的汽车工业,也因为在2012年实现了出口过百万辆而被韩国媒体视为新的挑战。 

  虽然中日韩FTA可行性研究委员会在联合研究报告中建议在三国之间建立FTA将以广泛和切实有效的方式改善市场准入,帮助本地区的制造商进一步拓展生产网络和供应链,提升各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但从产业技术进步源泉和产业链构建来看,三国的地位并不平等,国内著名产业经济学家白益民对记者表示:“上世纪70年代,日本曾提出过‘雁行’理论,也就是在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中由日本充当领头雁、四小龙其次,最后是东南亚国家。但在1997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已经转为提出充当亚洲的‘脊梁’,而这一提法在中国国内很少被关注到。”

本文关键词: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