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盟委员会认定中国政府给予国内钢铁生产企业非法补贴。据称欧盟建议向从中国进口的有机镀层钢板产品征收最高税率达到50%的反补贴税。有外贸律师指出,如果该结论被正式采纳,将使欧洲企业能对中国生产的任何以钢铁为主要原材料的商品发难,从汽车到白色家电的各种产品都将受到影响。分析人士指出,欧盟此举意在保护本国受金融危机冲击市场份额受中国企业挤压的本国钢企。
中国企业遭遇贸易壁垒的现象并非鲜见,欧盟的这一举动不过是最新之举。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之后,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飞速增长,中国制造占国际市场份额迅速增加,我国出口产品遭遇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调查、特保措施调查、反规避、反垄断、美国337调查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可谓层出不穷。数据显示,我国已经连续17年成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6年成为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中国出口在2012年遭遇到了72起贸易调查。究其根由,无非是迅速成长的“中国制造”冲击了原有的国际贸易格局,触及了原有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
但仅仅因为中国顶着“头号出口大国”的头衔,就对中国出口设置种种障碍,显然是不公正不合理的片面之举。应该看到中国出口的迅速增长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出现的,近几年中国在出口迅速增长的同时进口也在不断增加。而且根据经合组织和世贸组织最新的附加值贸易统计方法,中国贸易顺差账面数据将明显缩水。譬如,按附加值测算,2009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大约减少了25%。
客观分析,目前甚嚣尘上的贸易保护主义与当前低迷不振的全球经济形势也密不可分,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催化了贸易保护主义情绪的释放。当前,世界经济依旧疲弱,欧盟深陷危机泥潭复苏乏力,美国经济虽有起色但也面临财政悬崖等政策风险。由于美、欧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减缓,其国内产业困难加剧,在国内的政治、经济的压力面前,发达国家把精力更多地用于解决国内的压力。许多发达经济体采取了一些以短期利益为主导的政策,不时利用贸易和非贸易壁垒等方式,限制进出口贸易和投资往来,甚至发起所谓反倾销反补贴调查。
不仅是欧美发达国家,随着我国出口产品不断开拓新兴国家市场,诸如巴西、印度等新兴国家对我国出口限制也明显增多。近几年,我国出口企业遭遇的贸易壁垒逐步升级并呈现出新的特点。随着我国出口产品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新兴产业升级,国外对中国新兴产业出口的限制明显增多。这使我国面对的国际贸易环境趋于恶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面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倡导自由贸易,旗帜鲜明地反对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在应对贸易摩擦上,政府、协会、企业应联动起来共同积极应对。既要加强对国际贸易规则的运用,又要敢于和善于在WTO法律框架下解决贸易争端。不仅涉案企业要积极应诉,有关进出口商会也可以发挥行业组织的优势,指导企业应诉并与国外起诉方对话沟通。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协调并建立健全多层次工作机制,为外贸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营造更为宽松有利的国际贸易环境。就企业层面而言,我国企业也应改变原有的低价竞争战略,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以自有知识产权、强有力的品牌实力来与国际同类产品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