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如注,狂风肆虐,这样的恶劣天气依然没能阻挡企业参与自贸试验改革的热情。10月8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后正式受理企业登记注册申请,大批企业冒雨前来办事咨询。短短一天时间,试验区服务大厅接待了2000多人,其中办理企业注册申请577人次,相对于自贸试验区成立前每日20家左右的企业注册量,增加了20多倍。
10月8日9时许,记者赶到外高桥基隆路9号——自贸试验区综合服务大厅,此时已有20多位企业人员在大厅门外等候。排在队伍最前面的浙江温州商人孙宝华告诉记者,自己早在自贸试验区9月29日挂牌当天,就开始在周边“蹲点”,一方面可以及时咨询各种政策,另一方面也为尽早完成企业注册做准备。“今天早上6点,我就从陆家嘴打车到这里,目的就是想拿第一号办事单,作为纪念。”他说,他准备在自贸试验区设立一家金融服务公司,专为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他在区内租下了20平方米的仓库作为办公用地,新公司的名字也已想好,“就叫美储上海金融服务公司,名字美丽又大气,以后生意肯定好。”10时左右,孙宝华成功拿到了“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请收件凭据”,完成了企业注册的第一步。
像孙先生那样,怀揣梦想前往自贸试验区的企业家还真不少。针对办事人流高峰,自贸试验区管委会未雨绸缪,拿出了妥善的分流措施。原来的一楼服务大厅集办事和咨询功能于一身,昨天管委会特地将二楼辟为咨询服务厅,一楼则专供企业办事,功能分离使得人流不至于发生冲突,服务大厅秩序井井有条。
11时30分,综合服务大厅业务办理量已达880人次,其中三成是来咨询、办理企业登记注册的,但其中不少人都没有做足准备。截至15时,当天只有7家企业的名称预先核准申请成功得到受理,其余申请人因未带齐材料只能择日再来办理相关业务。但他们也没有白跑一趟,管委会昨天连开了4场自贸试验区业务集中讲座,请来工商、外贸、金融领域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企业答疑解惑,200人的会议室每一场都坐得满满当当。上海商人林怀宇已经在浦东金桥开设了一家塑料瓶盖制造企业,昨天他早早赶来试验区,为的就是能在这里再设立一家贸易公司。“我们企业的产品主攻东南亚市场,自贸试验区内的改革试点更开放、贸易便利程度肯定也会更高,所以对我们很有吸引力。”他表示,此前自己对试验区很多改革措施一知半解,听了昨天的讲课,他完全明白了自贸试验区企业备案的相关要求和流程,“明天我就来交公司名称核准申请单,紧接着就可以办理企业注册业务了。”
自贸试验区的创业激情还带动了代理注册公司的生意,帮孙宝华开办企业的巍诺商务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之一。该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9月份的营业额约为前一年的总和,员工“十一”假期都没有休息,仅昨天就替7家客户递交了相关材料。据他介绍,目前最热门的开业行业集中在金融信息服务、投资、贸易、物流等方面。
“磁石”效应下,还会有更多的企业涌入自贸试验区。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宽进”,工商部门对于来自贸试验区申请注册的企业并未作数量上的限制。也就是说,在自贸试验区综合服务大厅,直到每天工作时间的最后一分钟,企业都可自由地申请注册。工商部门表示,他们在“中国上海”门户网站的“网上政务大厅”内做了一个“一表申报”的界面,具有“负面清单”比对的功能,申请登记注册的企业可以根据网上的要求,把对应的材料准备齐全带到窗口提交。受理成功后,内资企业及“负面清单”之外的外商投资企业可在4个工作日内领取到包括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在内的各类证照。
新增企业大量增加,自贸试验火红起步,但这并不是自贸试验的真正目的。市政府副秘书长、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表示,企业注册热情高,可能是由于试验区施行负面清单管理、备案制等“宽进”措施,但“宽进”同时不能忽略“严管”。“过去,我们重视事前审批,今后事中、事后监管将是政府工作的重心。企业进来了,我们要建立共享的信息平台,通过发布企业年度报告,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调动全社会来监督企业行为,这对企业和政府来说,都是新的挑战。”
戴海波说,年内自贸试验区将建立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框架,打破部门分割的综合执法队伍也将成立,自贸改革将向“深水区”进一步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