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银行昨日发布8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47.6%创下新低,反映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制造业经济仍在收缩。业内人士分析,制造业正在面临来自外需滑坡、要素成本上升、盈利能力下降等方面的压力。有研究报告提醒,我国制造业或需在面临产业“空心化”的威胁。
新订单指数创9个月低点
昨日,汇丰银行发布8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为47.6%,创2009年3月以来新低,这也是中国制造业PMI连续10月低于50的荣枯分水线,新订单指数以46.1%创出九个月来新低,新出口订单指数创下2009年3月来最大降幅。
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戒骄认为,这说明目前制造业还处于结构调整的徘徊阶段,企业经营比较困难。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看来,外需滑坡是拖累PMI创下新低的最大因素,显示制造业经营活动仍然低迷不振。刘戒骄补充,除全球经济形势严峻,欧债危机尚未得到彻底解决外,国内因素亦不可忽视。他说,国内政府投资项目逐渐放缓,投资增长受到一定限制,消费也面临不少困难。外需疲软的情况下,投资和消费也并未带动制造业的发展,使得制造业增长比较乏力。
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降低
实际上,在全球经济形势严峻、国内宏观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制造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除上述的外需滑坡外,制造业在较长时间内还遭遇到盈利能力下降、成本高涨、融资难等难题。
日前公布的2012中国企业500强,也凸显制造业面临的窘境。记者了解到,榜单中共有272家制造业企业上榜,比去年减少7家,这也是上榜制造业企业数量连续减少的第5个年头;272家上榜企业平均收入利润率为2.74%,较上年3.15%有明显下降,平均资产利润率也从上年的3.3%下降至3.03%。
令人沮丧的是,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正在降低。制造业500强报告显示,净资产利润率作为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综合指标,制造业500强平均净资产利润率为12.15%,较上年下滑0.65个百分点。
日益上涨的要素成本也成为削薄企业利润的因素。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1年底,海关总署对1856家出口企业作了一项问卷调查,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企业高达80%。另外还有56.4%的企业认为汇率成本显著上升,56%的企业认为原材料成本上升。
调查还称,用工成本增加,将导致大规模的制造业外逃。
不必过分担心“产业空心化”
中国企业联合会日前发布报告称,实业部门与商业银行部门存在悬殊的利润差距,长此以往,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必然流出实业部门,流向部门,我国制造业也必然出现“空心化”趋势。
报告指出,商业银行业与制造业企业效益“鸿沟”有扩大趋势。据了解,2007年至2010年间,500强中制造业企业的营收总额占500强总和的40%以上,而利润总额却只占30%左右。同期,我国最大的5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总额均只有500强总和的6%左右,利润总和占总额的27%左右。
不过,刘戒骄则认为不必担心国内产业“空心化”的问题。“如果政府有所动作,不会出现上世纪90年代日本制造业空心化的情况。”刘戒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