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与贸易伙伴共享繁荣(十年开放路:与世界共赢)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2-9-15 16:29:00 人民日报海外版

导读:2002―2012年,中共十六大以来的这十年,中国经济,可圈可点

  2002―2012年,中共十六大以来的这十年,中国经济,可圈可点。

  这十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十年,是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明显提升的十年,是中国成长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十年,是中国经济逐渐展现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对全球经济贡献日隆的十年。

  这十年,全球经济形势波折动荡,全球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经济一体化与贸易保护主义并存,经济格局风云变幻,中国经济经受住了考验,并为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持续贡献着“正能量”。

  这十年,“中国制造”风行全球,“中国市场”成长为世界的市场,“中国资本”走出去与东道国共同成长。中国在与各经济体的利益交融中成为可信赖的“中国伙伴”,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中体现着“中国责任”。

  为此,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十年开放路:与世界共赢”系列报道,展现十年来中国开放型经济的成长、转型和阵痛,寻找全球经济中的中国方位。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欢迎它,有人排斥它,但几乎所有人都离不开它。它就是“中国制造”,它在你身边――不,就在你身上。

  这十年,中国在更深更广地走向世界。走向世界,方式很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两个:在文化上,是孔子学院;在物质上,便是“中国制造”。

  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谈论中国,谈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谈论中国所处的世界位置,始终无法回避“中国制造”。立志“塑造未来经济”的2012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中国制造的命运”成为热点话题,瓶颈、升级、乐观等成为讨论的关键词。

  影响世界:你“没法离开”它

  如同中外学者合作探讨“中国制造未来十年的新格局”的书籍――《龙行天下》一书的书名,“中国制造”正在世界各地畅游。尤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世界更加感知了这一点。

  如今,在非洲,即便最贫困的乡村,人们脚上的凉鞋、拖鞋,都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同样,在身为发达国家的日本,想买一个不是“Made in China”的机器猫公仔或Hello Kitty,是件很难的事。

  日前闭幕的伦敦奥运会上,浏阳的烟花、北京的人工草皮、江苏造的吉祥物……大量的“中国制造”,让媒体感叹“没有中国制造,便没有伦敦奥运”。

  伦敦奥运是“中国制造”与世界关系的极致缩影:后者为前者提供了宽阔市场,前者则让后者得以舒适便利。当然,这种看似和谐的关系,也有小插曲:美国运动员制服很漂亮,但在伦敦奥运前夕,美国一些政客竟然表示应该“烧毁”这些制服,因为它们“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有人调侃说:恐怕点燃制服的打火机也是中国生产的吧。

  很难想象离开“中国制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美国女记者萨拉・邦焦尔尼,曾尝试带领全家过一年“离开中国制造”的生活。结果,这一年日子增添了很多烦恼:蜡烛、打印机墨盒、玩具、捕鼠器……要想不买中国产品,必须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去寻找替代品(还不一定能找到),生活成本大幅提高。

  “还是跟中国进口产品共存的好。”这是萨拉最后得出的结论。这恐怕也是世界绝大多数人的结论。

  共赢世界:一起成就精彩

  两年前,一种名叫“呜呜祖拉”的大喇叭,成为南非世界杯的象征。如同“呜呜祖拉”,中国制造正与世界一起成就精彩,为更多人带来利益。

  中国制造让普通民众受益。世界不仅属于1%的富人,更属于99%的穷人。而庞大的后者,在这十年,尤其2008年以来,对中国制造有了新的认识。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等地1美元店大量增加,一些白领开始成为1美元店的常客,不少1美元店甚至开进了高档社区。而在1美元店中销售的,就有大量的中国产品。

  大量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满足了国际市场多样化的需求,对抑制全球通货膨胀、提高各国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起到了积极作用。按照摩根士丹利公司研究结果推算,在2009年自中国进口就为美国消费者节省了约1000亿美元的开支。

  从中国制造中受益的,不仅仅是普通民众。随着产业链的全球布局,“Made in China”在很大程度已经演变为“Made with China(与中国合作制造)”,很多跨国企业、外国公司等都在分享着“中国制造”的利润。除直接投资建厂外,设计、销售、应用等产业链各个环节上的国外企业及个人,都从“中国出口”中获利匪浅。

  作为货物中转站的港口,往往会较早受益。据荷方统计,2007年鹿特丹港吞吐量达4亿6百万吨,成为欧洲首个打破货物吞吐量达4亿吨的港口。而这一成绩,主要来自于消费者对中国货物的巨大需求,以及向欧洲各地转口货物的强大支撑。

  与此同时,庞大的“中国制造”也拉动了中国进口的大幅增加,2002-2011年,中国进口额年均增长21.6%,中国进口的世界排名已跃居第二。而这也给全球产业链不断带去新商机。“中国出口的增长并不意味着对别国同行的排挤,更意味着新的市场和机会。”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曾如是表示。

  学习世界:品牌仍需加劲

  如果说“中国制造”的精彩有100分,那它的无奈与辛酸也不会少于这个数。最常被人们引用的例子是:数以亿计的中国袜子,才能换来一架美国波音飞机。另一个例子是:一个芭比娃娃在美国卖9.9美元,而留给中国的加工费只有0.35美元。

  同样是伦敦奥运,今年2月英国一家媒体一篇名为《奥林匹克的奴隶》的报道指出,伦敦奥运官方吉祥物每只20英镑,而生产它的中国工人只能得到18便士(0.18英镑)。

  而这,也成为“中国制造”在下一个十年必须突破的瓶颈。

  “中国制造”的低附加值现象正在日趋改观。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如海尔、联想、华为、中兴、三一重工等中国品牌,正在以高质量、高技术含量形象出现在世界面前。

  要突围的不仅是品牌。现阶段,“中国制造”还面临人力资源成本已日渐高于部分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现实。数据显示,单位小时人力成本中国几乎是越南的5倍。有分析认为,在未来5年内,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将进一步上升。

  全球经济形势的不景气也在压缩着“中国制造”的国际市场。上个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9.2%,这是自去年11月首次跌破50%以来,创9个月新低。中国制造明显有压力。

  如何提升品牌,迎接挑战,克服压力,是中国制造需要直面的课题。完成这组课题,中国制造或将迎来浴火重生。

本文关键词:中国制造,贸易伙伴,与世界共赢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