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来,广东经济依靠加工贸易生产方式得以飞速发展,然而进入21世纪后,粗放式的经济生产方式弊端不断暴露,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倒逼之下,轰轰烈烈的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开始了。四年过去了,广东毫不懈怠以实干促转型,推动加工贸易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突破,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转型升级新路子。
昨日,广东省召开全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现场会,总结过去四年的成效和面临的新挑战,并对下一步转型升级提出要求。
成效一:“内外”并重
受近年来外需不济和内需市场不断扩大影响,相当部分加工贸易企业自主从主要面向国际市场,转为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同时,广东省政府注重搭建内销平台。积极打造外博会、台博会、电博会等品牌展会,推进“大麦客”等商业模式创新,联合香港贸发局、台商协会、沃尔玛、阿里巴巴等多渠道拓展内销市场。
据了解,截至2011年,广东省从事加工贸易业务的外商投资企业产品内销额达1.4万亿元,比2008年增长72.7%,税收贡献达339亿元,有力地拉动了内需增长,截至2011年,广东省内外销比例由33:67调整为41:59。
成效二:产业链延伸
2008年以来广东省加工贸易企业主动淘汰各类落后设备26万台,引进先进设备70多万台。企业产业链也由“微笑曲线”的附加值低、层次不高的底部向自主研发、自创品牌的高附加值两端迈进。
与此同时,广东省加工贸易企业总数由2008年的3.3万家减少为2011年的2.9万家,但同期加工贸易出口额由2613亿美元上升为3115亿美元,企业平均出口规模增长36%,出口额超亿美元的大型加工贸易企业数量明显增加。
成效三:缩小区域差距
近年来广东省加快向粤东西北地区转移,促进了珠三角“腾笼换鸟”和加快东西北工业化进程,广东省各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情况有所改善。四年来,广东省深入实施“双转移”战略,加工贸易企业区域梯次转移步伐的加快,促进了全省区域协调发展。2008年~2011年珠三角地区转入东西北地区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项目累计达1261个,涉及加工贸易进出口128.2亿美元,占同期东西北地区加工贸易进出口额的25.1%。其中2011年转入项目是2008年的3.9倍,涉及加工贸易进出口额比2008年增长130.7%。
与此同时,珠三角地区通过“腾笼换鸟”、“造林引凤”,近三年新引进世界500强设立加工贸易企业40家,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成效四:生产率增三成
珠三角地区的大多数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提高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对劳动岗位的劳动力需求不断减少,有效缓解了招工难的问题。
2008年以来全省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累计淘汰落后设备263104台,引进先进设备707078台(套)。全身从事加工贸易业务的企业年末从业人员由2008年的1600万人下降至2011年的1400万人。人数虽然下降了,但是从业人员素质却有所提升,2011年的1400万人中,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上升到10%,全省加工贸易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99687元/人,比2008年增长30.5%,比全省同期全员劳动生产率高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