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起,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目前,中国的货物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量都在10%左右。
与进出口快速增长相伴而生的,是中国的贸易不平衡问题。中国每年货物贸易顺差接近2000亿美元,由此引起的外贸摩擦这几年有愈演愈烈之势。尤其是在中美、中欧这样大的贸易伙伴之间,上至货币外汇政策、下至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往往令中国对外经贸谈判处于被动地位,也令中国企业蒙受了不必要的损失,不利于他们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
中国贸易量五成来自加工贸易
事实上,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是,中国有一半左右的贸易量来自加工贸易,也就是中国从其他国家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制成后直接出口的贸易形式。中国企业在这样的过程中,实际上只获得了很少的加工费用,但却在数字上造就了庞大的进口和出口量。因此,这种形式在相当程度上扭曲了中国的贸易数据。
从国际上来看,除了中国之外,墨西哥、巴西、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发展中国家同样被这一问题所困扰:企业频频被指责海外低价倾销,但实际获得利润却不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拉米(Pascal Lamy)2011年6月在日内瓦建议,应以进出口贸易中的各国国内增加值的变化作为贸易统计的标准。这一想法立刻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欧盟、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微博]贸发会议、经合组织,都非常重视这方面的研究。
自2011年10月起,由商务部政研室牵头,会同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外汇管理局等有关部门的司局,在工作层面成立了跨部门协调机制,开始系统研究中国出口带来的贸易增加值问题,也就是贸易对于中国经济的实际贡献。到底哪些产品或者贸易伙伴,才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大贡献的?而哪些产品尽管出口放大,但实际中国并无优势?
目前这一研究仍然处于中期,但我们已经获得了一些结果,和此前外界想象大相径庭。比如,我们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如果以贸易增加值方法测算中美贸易顺差,则2007年中美贸易顺差将比按照出口总额测算的贸易顺差减少60%左右。也就是说,在中美贸易中,中国获得的好处远远少于外界预期。
研究贸易增加值问题得出五点结论
如果用这种方法来研究中国进出口数据,我们还获得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第一, 中国出口对于GDP的实际贡献低于统计:
2010年中国货物和服务出口总额为17490亿美元,约为中国GDP的29.5%;但出口带来的国内增加值仅为10756亿美元,约占当年中国GDP的18.1%。出口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应当按增加值,而不是按出口总值来衡量中国的出口规模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第二,加工贸易对于国内经济贡献较低:
目前,中国的加工出口生产所需的大量原料、材料和零部件都来自于国外,仅仅在中国进行简单的组装或焊接等加工程序,因此产品生产带动的国内生产较少,进而产生的国内增加值也较少。2010年中国1000美元加工出口带来的国内增加值仅为387美元,不足非加工出口的一半。
2010年中国加工出口在货物总出口中比重约为46.9%,但在总出口拉动的国内增加值中,加工出口拉动的国内增加值仅占26.6%。中国出口中加工出口的高比重是导致中国出口增加值含量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鼓励加工出口,虽然能够促进中国更深入地融入国际市场、增加就业和带来一些技术转让,但从增加值测算的角度来看,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有限。
第三,2011年贸易质量好于2010年:
从时间上看,2011年中国1000美元出口能够带来618美元国内增加值,比2010年略有增加。这是因为,2011年出口商品的结果发生了变化,2011年非加工出口在货物总出口中的比重为56.0%,比2010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而加工出口比重则有所下降。正如我们一直谈到的,加工出口带来的增加值非常少。因此贸易方式的变化最终使得2011年单位出口的增加值含量高于2010年。
第四,农业出口带来的增加值最高:
和外界想象不同的是,尽管中国出口中制造业占据大头,“Made in China”成为中国的世界形象。但在国民经济三大产业中,农业单位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含量最高,其次是服务业,第二产业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含量较低。根据测算,2010年1000美元农业出口能够带来925美元国内增加值;1000美元服务业出口能够带来885美元国内增加值;而1000美元工业和建筑业出口平均仅能带来564美元国内增加值。这一方面是因为农业和服务业中间消耗其他产品较少,具有较高的增加值率;另一方面是由于农业和服务业出口中加工出口的比重较小,因此出口中所含的国内增加值也相对较高。
第五,高科技产业增加值较低:
这也和外界想象不同。我们一直鼓励高科技产品出口,希望以此改善中国贸易结构,提高出口利润。
但实际情况是,工业行业中,中国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单位出口具有相对较高的国内增加值,而技术密集型产业单位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含量较低。根据我们测算,工业行业各部门单位出口所含的国内增加值具有很大差异:最高是采矿业,每1000美元出口的国内增加值含量高于800美元,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856美元、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853美元、金属矿采选业867美元。
其次,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业和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的出口中国内增加值含量较高,1000美元出口所带来的国内增加值均在700-800美元之间,如纺织业786美元、服装鞋帽皮革制品749美元、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732美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796美元、金属制品业729美元等。
而作为高科技产业代表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的增加值含量较低,1000美元出口带来的国内增加值均不足550美元,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521美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523美元、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447美元、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409美元等。
除此之外,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和化学工业单位出口所含的国内增加值也较低。
高科技产品和设备对国内实际经济贡献较小的主要原因,仍然是这些产业中加工贸易占比很高。
由此可见,我们虽然鼓励高科技产品出口,但用加工贸易形式带来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增长实际是没有质量的。
以这样的方式去研究中国进出口,还能得出其他一些有趣的结论,比如我们发现,印度其实是中国最好的出口伙伴。2010年中国货物出口中,61.5%来自国内增值,其中对印度出口的增值比例最高;而从美国进口中,有86.7%增值来自美国,可见中美经贸关系中,美国获益远远大于他们自己的统计。
这些结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能够帮助中国在国际经贸谈判中获得更主动的地位,对内而言,也有助于我们制定分产品或者分地区的外贸政策,进一步提高中国出口的质量。
目前,我们与欧盟及国内商会合作,针对5个行业开展个案研究,一方面与投入产出表统计研究的结论进行验证,另一方面探索转型升级的规律性问题。
而另外一方面,中国的海关部门对此也非常感兴趣,已经着手开展进口物品使用去向调查,这在中国还是第一次。他们也打算请参与我们调查的企业所在地海关人员共同参加企业调研活动,可与海关正在开展的进口物品使用去向调查相互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