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调查”,中国企业的败诉率高达60%,远高于全球平均值26%
对于处于“微笑曲线”下游的中国制造企业来讲,今年“中美贸易的寒冬”比以往来的更早一些。
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统计,仅今年上半年,美国共发起“337调查”29起,其中,涉华(中国大陆)11起,占到总数的37.9%,中国大陆已成为继台湾之后美国“337调查”的第二大受害者。相对于中国企业熟知的双反调查(反倾销、反补贴),“337条款”则略显陌生。它是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条款的通俗称谓,该条款主要是调查进口产品中侵犯知识产权和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实践中有90%的相关调查为专利侵权。
被封为“贸易保护主义新变种”的“337调查”的厉害之处在于,一旦某企业被美方认定为侵权,该企业相关产品将可能被永久禁止进入美国,而且该国同行业的同类商品也可能永远无法进入美国市场。
2004年至2011年,中国连续7年成为遭受“337调查”最多的国家。中国企业的败诉率高达60%,远高于世界平均值26%。面对中美贸易寒冬,中国企业要如何应对以迎接春天?对此,南都采访了专攻中美贸易研究、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伊理亚德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富布莱特学者JosephPelzman教授。
摩擦是企业间的,并非国家之间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今年上半年,“337调查”涉华11起,您怎么看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
JosephPelzman:这些诉讼看似是国家之间的,实际上是企业间的。
在337调查中,美国企业怀疑对方是不正当竞争,因为对方没有制定合理的价格,因此需要进行公平裁决。美国企业不可能起诉中国公司,这不符合美国法律,也不符合WTO法规,所以他们只能通过政府立案。
这些诉讼其实不关美国政府的事,只是美国企业竞争不过中国企业,所以贸易摩擦其实是企业间的,且并不是新现象,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也有过相同的遭遇。
南都: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JosephPelzman:原因有很多,比如中国企业不愿意公开信息。
有时,当中国企业对美国的裁决认为不公平时,会诉之WTO,WTO认为中国有权利起诉美国。但这种起诉、调查所需要的相关文件,中国企业并不愿意提供,那么美国企业就可以制造各种数据了。
我也是一名律师,当一个企业被起诉时,他就应该提供相关文件。如果他不愿意公开,律师就有可能在法庭上说,“看,这个企业在隐藏东西”。律师就会根据自己的推测来描述这个企业的情况。这个道理是相通的。
如果中国企业迁移到美国,问题就好办了。当日本企业把一部分制造迁移到美国去后,关于日本的反倾销就停止了。现在本田、丰田、大金、尼桑部分工厂迁移到美国进行制造,摩擦就消失了。
南都:中兴、华为被认为威胁美国国家安全,您认可这一说法吗?美国民众怎样看待中国企业?
JosephPelzman:当有人举起“国家安全”旗子的时候,通常人们就会停止一切的讨论,变成无知地追赶“国家安全”。
在WTO有“国家安全”法案,如果一个国家要起诉其它国家,只要是“国家安全”被喊出,就没有交谈,没有调查,必须中止。这是一种愚蠢的论调,但是全球都在用它,美国、中国、WTO都不例外。
美国的民众并不知道真相,他们只关心自己是否失去工作。而且,通常他们比较善于在别人身上找借口。我们容易接受,失去工作是因为他人原因,而不是自己的能力不足。
国家也是如此,每个国家都一样,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大家都不愿意承担责任,奥巴马处理不了的问题,就说这是中国的错,罗姆尼处理不了的问题,也说是中国的错。
中国企业不了解竞争对手,只知道规则和销售
南都:对于三一重工起诉奥巴马,您怎么看?预测一下结果?
JosephPelzman:三一不能起诉总统,这是不对的。中国企业应该起诉美国政府采取的决策,而不是总统本人。
仲裁的结果是要由法官裁决的,法官可能也很难办,你说法官能把总统送进监狱吗?
南都:您对出口型的中国企业有什么建议?中国企业应如何规避风险?
JosephPelzman:这很难,首先中国企业必须要了解竞争对手,并且小心与竞争对手之间的交易。
现在中国企业的现状就是不了解竞争对手,只知道规则和销售。中国企业必须知道在和谁竞争,需要和竞争对手成为朋友。以个人为例,如果我和你是朋友,起诉你就比较困难,如果不是朋友,那就比较容易。
另外,中国企业还需要在公共关系上下功夫。在美国,大公司都有律师活跃在国会,律师们要跟参议员进行交流,否则没有人知道这些大公司。公关也是销售的一部分,中国的公关没有做好,如果做好了,像华为、中兴这些事件就不会发生。
中国企业没有把相关信息告诉美国,让其知道这只是工作,跟国家安全没有关系。因为中国企业的保密,美国就认为华为的老板出身军方,公司是在为中国收集信息的。
如果要找一个在公共关系方面的模范,那就是日本。日本企业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美国,这一点赢得了美国的肯定,他做得很成功。
韩国在效仿日本,中国现在也在做,就像你现在采访我一样,加深理解和认同。但中国要花很长时间来做这些事。(中大亚太学院对此文有贡献)
(汪小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