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门”捅破铁矿贸易乱象
www.jctrans.com 2009-7-20 8:57:00
大钢厂倒卖矿石 小钢厂临阵倒戈 情报战频频上演…… 今年6月份我国进口铁矿石高达5529万吨,连续3个月维持高量进口。 上周曝光的力拓“间谍门”震惊中外。这场风暴揭开了铁矿石交易背后的情报链条。在中国进退维谷的铁矿石谈判中,国际矿商高价收买国内钢企、贸易商的商业“潜规则”浮出水面。在斥责“内鬼”扰乱中方谈判方寸的同时,业界也在反思,国内铁矿石贸易市场的混乱造就了“潜规则”横行的“温床”。 今年5月26日,力拓与日本钢厂达成了2009年长协矿“首发价”,最主要的粉矿比去年降低33%,但这离中方的期望值尚有不小差距。金融危机给了中方历史性的“翻身”机会,在其他国家钢厂纷纷跟风之时,中国选择与矿业霸主们继续鏖战。作为谈判权威代表的中钢协态度强硬,但迄今为止,矿商们还没有丝毫松口之意。尤其是三大矿商之一的力拓,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小动作”不断,态度蛮横。 7月5日,力拓上海代表处4名员工被拘留,其中包括力拓上海首席代表、中国铁矿石业务总经理胡士泰。7月9日,上海市国家安全局证实,这4人因涉嫌窃取中国国家机密被拘捕,正在依法审查过程中。据悉,多家国内钢企相关负责人卷入其中,首钢国际贸易工程公司总经理助理兼矿业部部长谭以新也被警方带走。事件引发了中澳官方的高度关注。不过,双方均表态称,这只是个案,不会影响中澳贸易关系。 乱象一:倒卖矿石催生 “国企倒爷” 有别于欧洲和日韩市场,国内铁矿石市场的一大怪现状是长协矿与现货矿并存。长协矿由供需双方每年一谈,矿商借此锁定供应量,钢企由此锁定成本。而进口长协矿需要一定资质,目前我国有70家钢企和42家贸易商具有这一资格。与此同时,没有进口资质却有生产需求的钢厂们制造了一个铁矿石现货市场。而长期以来,长协矿价格低于现货矿的局面造就了一批“倒爷”。据知情者透露,国内大型钢厂几乎家家都在倒卖矿石,催生了一批“国企倒爷”。 观点 价格双轨制需要改变 一位行业专家指出,大钢企倒卖铁矿石已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一些大型钢企通常会在满足自用的情况下额外进口一些铁矿石,以获取贸易利润。过去很长时间,倒卖铁矿石被视为黄金产业,只要拿到矿源就意味着赚钱。以去年为例,国企倒卖一吨长协矿能赚五六百元,价格甚至翻一倍,比生产钢还赚钱。尽管中钢协要求各企业进口铁矿石不得超过自用量,但在暴利的驱使下,一些钢厂不断寻求拿到更多的铁矿石配额,从而以高价抛向现货市场。 钢铁资讯机构“我的钢铁网”副总经理贾良群曾估算,2008年各进口企业倒卖长协矿的收入至少超过200亿元。这种价格的双轨制滋长出倒买倒卖的巨大市场空间,专家指出,不该放任中国的铁矿石现货市场。 乱象二:代理制成一纸空文 今年年初中钢协号召,对没有进口矿资质或进口量较小的中小型钢铁企业采取委托代理方式进行铁矿石进口,可按3%至5%的比例收取一定的代理服务费。但实际操作中,代理费的规定却成了一纸空文。据了解,一般是代理商加价30%至50%转卖给中间商,中间商再加价50%甚至更多倒卖给钢企,有的还经过多手倒卖。自律公约面对倒卖长协矿的巨额利润显得力不从心。 观点 代理规则需立法健全 兰格钢铁分析师张琳指出,进口矿代理制是国际通行的一种制度。以日本为例,其大宗商品的进出口均由商社会进行代理,因为该国在立法层面对此进行了规定。而我国相关法律对此并未明确,因此企业选择代理方式和企业相互间的代理合作均出于自愿。国家鼓励有国际信誉和融资能力、甚至有国际矿源的大钢厂和贸易商成为代理人,除了自用外,贸易商和钢厂为其他使用者代理进口矿时,按照进价销售,收取代理费。但是代理制面临执行的现实困境,张琳认为需要从立法的高度来健全这一制度,而此举利于杜绝一种进口矿国内两种价的局面。 乱象三:民营钢厂无缘长协矿 由于资质所限,中国为数众多的小钢厂只能吃国产矿或者转手多遍、高价买来的进口矿。相对国内矿而言,进口矿的性价比更高。所以,矿商们很容易就找到了中方的突破口——在今年铁矿石谈判的关键时刻,传出38家没有长协资质的中小钢厂与淡水河谷私签5000万吨铁矿石供货协议的“倒戈”事件,给中方谈判更添被动。 观点 长协矿分配机制需平衡 钢协内部人士指出,当前长协矿的分配机制与国家产业政策、钢铁行业发展与布局紧密相连。限制一些钢厂购买长协矿,为的是限制落后产能的发展,以助于产业升级,但无形中却成为少数大企业或贸易商牟利的“特权”。兰格钢铁分析师张琳指出,协调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利益在此尤为重要,避免被国外矿石企业找到突破口的关键。她认为,国家对钢铁工业的调控重点应该集中在环保、劳工权益保护等方面。而不久前,唐山宏发钢铁董事长温占保也发出建议,应由国家代表钢铁行业整体出面统一购买铁矿石,让大小钢厂都能分享铁矿石谈判带来的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