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欲整顿铁矿石贸易:内奸泄密谈判被动
www.jctrans.com 2009-7-10 8:49:00 中华工商时报
近日,胡士泰等4名力拓公司员工因涉嫌窃取国家机密被国家安全部门拘捕,首钢矿业进出口公司总经理谭以新因涉嫌商业犯罪被北京警方拘留,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人士认为这是国家准备大力整顿国内铁矿石贸易秩序的序幕。 这个判断不管准确与否,但整顿铁矿石贸易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却是毋庸置疑的。这个市场的混乱状况已经十分严重,国家为此已经蒙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了。 自2003年开始,世界矿商利用中国对铁矿石需求大增的机会大幅度涨价,连年谋取暴利,到去年已经上涨了4.6倍之多。2008年中国在用尽所有努力后,仍不得不接受巴西矿涨价65%、澳矿涨价79.88%的历史最高涨幅。这6年,中国钢企仅因价格上涨就多支出约7000多亿元,相当于同期中国钢铁企业利润总和的1倍多。 在2002年以前,中国因为进口量小,在铁矿石市场几乎没有发言权;但是,自2003年起,中国成为最大进口国以后,依然得不到发言权,影响不了谈判局势。每次谈判都以中方失败告终,不得不屈从对方高额要价,世界三大矿山巨头每次都似乎号准了中国的脉搏,对中方的底牌了如指掌,无论中方怎么努力,都如同孙悟空始终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 这是因为外商始终掌握着中国的商业机密。据了解,在每年谈判之初,三大矿山会立即派人了解各个钢厂的生产情况,情报收集活动也相当密集,力拓去年就成立了一对一的调研组,在内地每个地区的钢厂都派驻专门的市场调研人员。当然,这还是明的。至于暗的,澳籍华人胡士泰恐怕只揭开了冰山一角。 为什么中国巨大的进口量却没有获得对应的优势?因为内部主体多元化,利益分歧较大,分散对外,结果被各个击破。中国钢铁企业数量多达2000多家,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落后产能与先进技术争夺市场;产权关系复杂多样,既有国有,又有民营以及混合股份制,甚至中外合资;而在国有阵营里,既有宝钢这样的中央直属企业,更有众多的地方政府直管企业。不同的利益出发点和不同的经济技术成本,使他们在原料及产品价格上分别有不同的诉求。 而国家的铁矿石进口资质管理制度,面对复杂的利益关系,其科学性合理性显得千疮百孔。首先,这个制度被认为照顾了国有大企业的利益,许多中小企业的利益被牺牲。获得这个资质的一些企业,将低价进口的长协矿高价倒卖给那些没有资质的小企业;其次,拥有资质的还有众多的贸易商,仅合法的代理费就高达10%,没有资质的企业感觉被严重盘剥,只好直接与外商做买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