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复苏 启动中国出口引擎
www.jctrans.com 2009-5-20 9:12:00 市场导报
近日英国媒体发表了一篇《义乌小商品交易回暖中国出口现趋稳迹象》的报道,报道说,以义乌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作为参考,可判断在寒冬过后,中国出口的引擎开始重新缓慢地启动了。 而金华海关公布的数据也给了不少人一个惊喜。4月份,义乌实现外贸出口值17491万美元,同比上涨15.93%。与之相对应的是,4月份,浙江实现外贸出口1054225万美元,同比下降19.1%,继上月降幅明显收窄后,降幅再次放大。 义乌是否会在外贸寒冬中率先突围?记者近日前往义乌对在市场内经营的珠宝饰品、玩具、箱包等8个行业的50家企业进行了调查。 最糟糕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最糟糕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在国际商贸城里,义乌琪琳玩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楼其进乐呵呵地告诉导报记者,今年1、2月份的时候,一整天都没有客商来询价的日子太多了,而现在进店询价的客商逐渐多了起来。“尤其是一系列展会,使得市场里客商回流明显,外商入场看样选样、来样下单的人数稳步增长。” 据义乌涉外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3月份进入义乌市场的外商人数为2.7万多人次,相比2月份增长138%。一季度,义乌入境外商达5.78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25%;外商机构数达2276家,同比增45.2%。 当楼其进正在计算着进入客流的时候,王静,杭州一家货代公司义乌分公司的主管正在查看4月份的报表。 “最近生意好多了。”王静告诉导报记者,今年年初最差的时候,公司一个月做不到100个标箱,不过从3月份开始这个数字逐渐回升,4月份已经超过了400个标箱,5月份到现在为止,已经做了250个标箱。“现在基本上回复到2007年、2008年高峰时期的业务量。” 金华海关义乌办事处的统计数据也印证了王静的说法。4月份金华海关共接受出口报关单2.8万票,监管小商品出口集装箱5.1万标箱,环比分别增长3.3%和4.5%。其中4月29日,金华海关单日接受小商品出口报关单2081票,监管集装箱3810标箱,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62箱,两项指标均创金华海关单日业务量历史新高。 出口形势的好转也在导报记者的调查中得到了印证。在接受调查的50家企业中,有58%的企业则表示自己的出口订单在4月份有所增长,有28家企业预计接下来外贸订单将有所增长。 还有一个数据说明义乌出口形势的好转,就是来义乌采购的外商人数。毗邻义乌国际商贸城的一家四星级酒店是欧洲客商喜欢下榻的地方,据统计,该酒店3月外宾入住人数由2月的3400多人上升到6600多人,客商回义乌采购的增多也说明义乌外贸形势开始好转。 “土豆效应”释放积极信号 “金融危机造成了国际消费市场对高档商品需求的下降,以质优价廉为特色的义乌小商品迎来了更广阔的空间。”义乌市委书记吴蔚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只要注重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发展机遇,在逆境中培育有利因素,义乌就一定能化危为机,率先突围。 这种说法也得到了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张汉东的认同。“金融危机使得国际市场对商品结构的需求发生了变化,由中高端产品向中低端产品转移,这种‘土豆效应’使得浙江纺织、家电、家具、小五金等传统行业释放出积极出口信号。” 在张汉东看来,经过了金融危机发生以来这么长一段时间,国外的产品库存不少已经耗光,理性地考虑,该买中国货的还得买,采购商也回到中国来了。相对于降价比较大的机电等产品,这些中低档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正在止跌回升。 昵称:输入答案: 联系电话:0571-85310577。 “另外,许多海外客商受本国经济危机影响,到中国寻找机会;有些客户以前在广东拿货,由于广东工厂部分倒闭,导致客商转战义乌;有些客户,原来只做欧洲高端市场,但现在高端消费品很难卖,他们就到义乌寻找中端产品。”张汉东表示。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导报记者遇见了首次来到义乌采购商品的黄宗翰。黄宗翰在马来西亚经营一家外贸公司,主要销往印尼、新加坡等东南亚地区。“以前我都是从广东那边进货的,那边要求的提货量比较大,但现在的经济形势下,为了控制风险,同样的货不能拿太多,听马来西亚的同行说,义乌这边可以少量进货,所以我就来这边看看。” “最大的需求、最刚性的需求,都是跟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价廉物美的产品,不管是欧洲、日本还是美国,都显出了这样的趋势。”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经理成艳分析说。 订单量仍存担心 “局部恢复了义乌出口往常的形势,而绝非突破性增长,外贸出口的局面仍然是严峻的。”义乌外经贸局的一位负责人这样评价4月份义乌外贸所取得的成绩。这位负责人表示。 义乌有可能充当回升领头羊的角色,但外贸出口真正全面回暖,或许仍要到下半年才能见分晓。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有着5年饰品从业经验的企业主在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他的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份额萎缩了六七成,在欧洲市场也萎缩近三成。“这个月销量虽然有所回升,但谁知道下个月的情况呢?” 导报记者的问卷调查也显示,订单缩水显然已经成为企业的最大担心。在问及接下来可能遭遇的最大困难时,有70%的企业选择了“订单减少”这一选项,而另外15家企业则更担心信贷困难带来的发展压力。(作者:何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