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意料之中,却弥足珍贵。
国家统计局1月2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6.7%,达到预期目标。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黑天鹅”频飞的2016年,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对世界而言弥足珍贵。
“2016年中国用稳健的增长反驳了怀疑论者。”彭博新闻社如此评论。
中国经济之“稳”
作为世界经济的“稳定锚”和“压舱石”,“稳定”是中国经济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也是海外各界在评价中国经济这份“成绩单”时使用最多的词语。
增速稳。路透社报道说,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达到预期目标,并且经济基本面比一年前更加稳固。拉美社说,中国经济在2016年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经济增长指标达到预期。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数据,2016年印度经济增速为6.6%,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速重回全球第一。
物价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比上年下降1.4%。其中,PPI自去年9月起结束连续54个月同比下降后,同比涨幅不断扩大。
PPI走势格外受到海外关注。路透社认为,中国PPI由负转正并持续回升,主要缘于工业生产回暖和内需增强,这预示着2017年中国经济步伐将更加扎实稳固。
分析机构普遍预计,今年中国物价水平有望继续保持温和上涨态势。渣打银行预计今年中国CPI将上涨2.2%,瑞银集团和麦格理集团预计涨幅分别为2.3%和2.4%。
外贸趋稳。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进出口总额比上年下降0.9%,降幅比上年收窄6.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下降2.0%,进口增长0.6%。
海外媒体认为,在世界经济低迷不振、外部需求持续疲软且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不利形势下,中国外贸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路透社认为,考虑到全球经济稍有改善,加上较低基数的缘故,今年一季度中国外贸可能延续跌幅收窄的向好之势。但路透社同时警告,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上台之后会加剧不确定性,逆全球化思潮值得警惕。
中国经济之“进”
在“稳”的大前提下,过去一年,中国经济还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实现“质”的提升。
美国《财富》杂志刊文说,中国经济数据“意味着中国的经济改革以及刺激增长的政府调控取得了初步成效”。
供给侧改革扎实推进。2016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局之年。“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初见成效。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钢铁、煤炭行业圆满完成去产能任务;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持续减少;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稳步降低;企业成本负担减轻;环保等短板领域的发展得到增强。
结合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海外媒体普遍认为,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攻方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在2017年继续深入推进,五大任务的推动会有实质性进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将得到积极推进。
经济转型稳步推进。产业结构继续优化,服务业主导特征更趋明显。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1.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澳大利亚国民银行的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服务业发展势头格外迅猛,有效对冲了第一、二产业动力的不足,并逐步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需求结构进一步改善,消费“头驾马车”地位进一步巩固。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6%。
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指出,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已经取代投资成为头号动力。消费和服务业在中国经济中的贡献持续上升,这是一个积极信号。
新动能快速成长。战略性新兴产业(爱基,净值,资讯)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5%,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5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之“势”
“国民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当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
展望2017年,世界对中国经济走势的基本判断依然是“稳定”。IMF、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均为6.5%。此外,摩根大通、汇丰银行、花旗银行等多家外资机构也发布报告,预计2017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企稳。
“中国的‘新模式’更加依靠创新驱动。”德国全球与地区问题研究所亚洲课题高级研究员玛戈·许勒尔说。在2017年彭博创新指数中,中国在新兴市场中排名第一。
然而,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
“中国拥有足够的政策工具来应对这些挑战。”拉美社如此表达对中国经济的信心。2017年,中国经济虽然面临压力,但只要坚定信心,深化改革,仍有望实现稳中求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