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世界经济评论。
印度总统莫迪的上台给印度带来了焕然一新的变化,特别是印度刚刚实施的新的统计方法也使印度的经济数据很“漂亮”。不过,在全球经济预期持续下调的背景下,尽管印度以巨大的潜在市场潜力,正在逐步获得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资本的青睐,但也不要轻易被光鲜的经济数据晃瞎了眼。
印度GDP增速全球领跑
由于强大的宏观经济基础、积极乐观的商业预期以及刺激增长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印度本财年的经济增速将逼近8%。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印度2016~2017财年第一季度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速加快到了7.9%。这一数据不仅让印度稳居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领跑地位,也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新兴市场。
根据印度官方统计,2014年和2015年,印度的经济增速分别达到了7.4%和7.5%。国际组织对印度的经济增长前景也纷纷给出高预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最新预测,今年印度经济增速仍将超过7%,世界银行甚至认为未来3年印度经济增长率都将超过7.8%。
印度经济的优势和西方认同
印度近年来的强势崛起,有其独到优势。其一是几百年殖民地处境(从葡属印度、法属印度到英属印度),虽然给印度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是也给它近些年的发展带来了一个明显的优势——文化认同、意识形态认同及语言优势。如在印度IT业蓬勃发展之前,其产业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电话中转业务上,其基础主要还是语言优势,即西方企业能够很便利地在这里找到英语又好、又廉价的劳动的。
在意识形态方面,由于印度政治体制得到西方主要经济体尤其是英美的认可,因此美国愿意把它竖起来作为一个“样本”来与中国做比较,甚至将其用来作为“遏制中国”的一枚棋子,在这种情况下,较之中国,印度更容易得到来自西方的支持,而非遏制,这也是印度一个明显的优势。
印度的体制劣势和多民族、多宗教困境
影响印度经济长期增长的因素之一是极具印度特色的“民主体制”,造成绝大部分政治精力都消耗在扯皮上,行政效率极低。其二是民族因素。虽然印度官方认为,印度全体居民在长期历史发展和反殖民主义斗争中已经融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他们之间只有种族、宗教信仰和语言的差异,没有明显的民族界限和区别,但是这一观点并没有得到学界的认同。事实上,印度人经过数千年的迁徙、融合、同化和交流的漫长岁月,形成了当今印度复杂多元的社会民族构成格局。印度到底有多少个民族,学界莫衷一是,难以确说,一般认为不下数百个,且无论哪一个民族都不占绝对多数。印度斯坦族是印度人口最多的民族,占全国人口的28.2%,主要分布在印度北部。
同时,印度的宗教信仰也很复杂,有“宗教博物馆”之称。其中,全印有约83%的人口信仰印度教。该教本身就综合了多种信仰,非常复杂。而印度又是世界上受宗教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宗教的影响深入到它的社会与文化的每一部分。从总体上说,印度古代宗教中原有的本土宗教之间思想交锋多,直接的激烈冲突少,而后来出现的一些宗教与原来的传统宗教之间的思想交锋少,直接的激烈冲突多。复杂的宗教信仰及影响,也是造成其国内困境的原因之一。
印度GDP增速的争议
一般认为,印度经济的惊人表现应当归功于莫迪总理推行了关键的经济改革,但也有学者认为,印度亮丽的经济“成绩单”来自统计方式的“创新”,印度官方公布的较高增长数据是一系列调整的结果,只是由于采取了一种新的统计方式,让印度的GDP增速超过中国,成为经济增长的“新领跑者”。
2015年初,印度政府宣布调整GDP统计方式,新的GDP计算方法以市场价格计算的GDP作为主要指标,取代之前以生产要素成本计算的GDP;基准年从2004—2005年切换至2011—2012年。
经过调整后,印度2014财年的GDP增幅一夜之间从4.7%大幅向上修正至6.9%,一下子从“持续停滞”状态摇身一变为“强力复苏”,让众多学者感觉印度经济增长难以言说的“不靠谱”。当然,统计方法调整的同时,油价下跌、通胀降温以及莫迪政府扶持商业的措施,也确实提振了印度的经济增长前景,但印度企业支出迟滞、银行坏账攀升,是拖累印度经济的主要因素。
莫迪的三大改革难题
2014年,莫迪上台时曾公开承诺,将致力于使印度这个亚洲第三大经济体恢复生机。但在执政期间,莫迪的改革推进并不理想,到现在莫迪的第一个任期已过了一半,但是改革举步维艰。其中,三项重要改革进展更是难以推动:一是征地法,二是劳动法,三是税法。
征地法改革:印度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而且很难像中国一样大规模开展基础设施改造,原因就在于征地。莫迪上台后,制订了“征地法修正案”。但是,推行的阻力很大。印度联邦议会由总统及联邦院和人民院组成。莫迪的人民党控制了人民院,但联邦院代表着传统势力,代表着传统的利益方,国大党的势力很大。印度是联邦制国家,中央政府通过了法案也没用,每一个省还得有配套的地方法令落地实施才行。所以这个法令将来怎么落地,还是一个遥遥无期的事情。
劳动法改革:印度的劳工法非常复杂,大约有200多部法律都涉及到劳工,如工会法、工业纠纷法、学徒法,等等,不一而足。在这200多部法律中,有的是中央法,有的是地方法,特别复杂,对外资企业在当地的活动限制极大,稍微一不小心,工人农民就罢工。在印度,所有的这些罢工、抗议都背后都有工会,工会背后大都有国大党的影子。这种政体决定了莫迪改革难度重重。劳工法改革也不例外。
税法改革:这也是外国投资者最关心的一项改革。因为印度的税复杂程度之高,最令人头疼。印度有27个邦,每个邦都有自己不同的商品和服务的税率和税法。在邦与邦之间也设有关卡,运载卡车过境,这边收了税,到了那个邦又得交税,苦不堪言。早在国大党辛格执政时期,中央政府就想建立一个统一的税制,但是印度的政治体制决定了,从想法到落实,一直都是遥遥无期。
印度“亮眼”增长能保持多久?
印度经济增长前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经济发展模式,即内需驱动增长,倚重能源及大宗商品出口。印度经济整体上并非外向型,不是以满足外部需求为主的经济,所以受全球贸易低迷影响较小。作为原油的进口大国,印度的经济受益于过去几年里全球油价的下跌。但近期原油价格开始出现回升,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印度经济降温,驱动印度经济增长的利好因素将逐渐消失。印度经济中短期内将很难摆脱周期性增长波动。从长期来看,印度经济高增长的可能性很大。
首先,印度的人口红利刚刚启动。目前,印度的人口结构呈金字塔状,年龄在35岁以下的人口数量将近8亿,占印度总人口的65%左右,25岁以下的年轻人则占到全国人口的一半以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帮助印度一直站在全球劳动力成本最低国家的前列,这也成为印度发展制造业的主要优势。除了劳动力价格优势之外,印度还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劳动力。由于一直致力于发展软件服务业而且长期推行精英教育,印度有不少讲英语的技术人才。这批研究员和工程师,能为印度发展制造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人口红利也为印度提供了持续的消费市场。随着印度的经济发展,年轻的生产线员工的消费能力也逐渐增强,受过高等教育的技术人才进一步充实了印度的中产阶层,这为印度提供了一个可预测的消费市场。私人消费的增长给印度经济带来了一些活力。
其次,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印度投资增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也是莫迪政府改革组合拳的重要组成部分。印度的基础设施长期为人们所诟病,尤其是印厕所的糟糕状况为全球熟知。未来印度准备通过在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各个方面的努力来完善基础交通,进而带动经济中长期增长。
第三,近来印度吸引外资显著增长,其中来自中国的投资增长了6倍。莫迪上台后出台了许多强有力的刺激经济和吸引投资的政策,包括“制度制造”“数据印度”“印度创业”等大型项目,并辅以持续降息、经济外交等手段。这些措施对印度经济的提振不容忽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对印度经济的不利影响已经出现,另外,其国内存在的经济机构混杂、政府效率低下、地方集团林立等一系列问题仍然是阻碍印度经济发展的难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结果是影响印度经济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