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曙光 张弛
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长6.7%,喜迎“开门红”。但需谨慎乐观,报喜还要报忧。现有的成绩是加大刺激政策使然,楼市大涨是用加杠杆来去产能的结果,须知,实体经济还相当困难,去产能后再就业的压力很大,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十分有限,在结构性改革上财政政策还有些余地,关键还是长短期的权衡。我们的看法是,稳定短期,加强长期。
总体态势
今年一季度,GDP增长6.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幅度并不算小;比上个季度回落个0.1百分点,呈稳中趋缓态势。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态势相似,增长5.8%,同比回落0.6个百分点,比1-2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3月份,CPI同比上涨(2.3%)环比下降(0.4%),而PPI环比上涨(0.5%)同比下降(4.3%),是24个月以来的首次上涨和连续49个月下滑后的降幅收窄。农村务工劳动力增加万,城镇调查失业率5.2%。对于这样的增长实绩,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概括为:运行平衡,结构优化,亮点纷呈,好于预期。国家发改委发言人和不少报纸都认为实现了“开门红”。我们认为,从实现政府今年的增长目标来看,开局情况的确不错,但回落之势未变,乐观还要谨慎,报喜也要报忧,这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从三大需求的情况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比上年全年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增长23.3%,比民间投资增速快17.6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长6.2%,比上年加快5.2个百分点。很明显,这是政府直接投资和短期政策刺激的结果。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10.3%,比上年全年回落0.4个百分点,应当说回落的幅度不算小,在我们全力打民生牌和提升国内消费的情况下,商品零售额回落值得关注。进出口仍处于下降通道,且出口降幅(4.2%)扩大(去年下降1.8%)而进口降幅(8.2%)收窄(去年下降13.2%)。3月份出口大增(18.7%),是去年月以来的首次增长,提振了市场的信心。不过,这一数据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基数效应以及旧历新年造成的季节性扭曲影响,未必是全球需求走强的证据。进口降幅收窄,大宗商品特别是铜和铁矿石进口强劲上升,更值得关注。因为,在钢铁企业港口库存上升的情况下,仍然加大对铁矿石的购买力度,的确出人意料,它与投资特别是房地产投资的增加有关,但却与钢铁行业去产能的方向和政策相悖。
不少论者都以IMF调降全球增长预期而调升中国增长预期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不错,IMF今年4月12日将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从1月时预估的3.4%调降为3.2%,且所有发达经济体(美、加、英、日和欧元区)的展望都趋于下行(从2.6%调降至2.4%),却把中国的增长预期从6.3%提高到6.5%。但是,IMF明确表示,这得益于中国为达到增长目标而出台的短期刺激措施,并调降了对中国经济的长期预期,因为较好的短期局面是建立在扩大信贷等政策基础上的,这些政策未来将给经济增长带来代价。所有论者都不提这一点,而这正是当前中国经济政策举措的要害所在。
去产能和再就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把供给侧结构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其中,去产能作为五大任务之首。因此,我们想讨论一下去产能以及由此而发生的转岗再就业问题。
目前,煤炭、钢铁、有色、水泥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电力行业堪比煤炭,虽无产品堆积在仓库里那么直观,但很多企业的一半机组停运,分配的发电量仅够维持电厂“不饿死”。传统零售业受到网购的冲击,也处于“严冬”之中。不少企业亏损严重,债台高筑,依靠政策补贴过日子,形成一大批“僵尸”企业,占用了大量资源,扭曲了市场秩序。仅以上市公司为例,若以每股收益来衡量,从2013-2015年,有260余家A股上市公司连续3年为负值,整体资产负债率近,负债合计达1.6万亿元,主要分布在煤炭、钢铁、水泥等重资产行业,是去产能的重镇。而煤炭行业也许是重中之重,38家上市公司中20家2015年预告净利润亏损,前3个季度,国有及国有控股煤炭企业累计亏损28亿元,而2014年同期利润为398亿元。
今年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从总体要求、主要任务、政策措施和组织实施等四个方面进行部署。主要任务是,通过市场倒逼和政府支持相结合、化解产能和转型升级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在近年来淘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用3-5年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亿吨左右,大约占全国总产能(57亿吨)和正常产能(39亿吨)的1/6和1/4左右。
4月13日,发改委召开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通报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工作情况,相关部门围绕财税金融支持、职工安置、国土、环保、质量、安全方面研究制定了8个专项配套政策文件。第2天,国土部出台了《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规定退出企业的土地资产可交由政府收回,收回后的出让收入可按规定通过预算安排支付退出国有企业职工安置费,也可由企业自行处理。已缴纳的矿业权价款可按有关规定申请退还剩余储量对应已缴纳价款。第3天,人社部、发改委等七部委发布《关于在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过程中做好职工安置工作的意见》,支持企业内部分流、促进转岗就业、内部退养、公益性岗位托底等多渠道解决人员分流安置,对失业和停产员工进行培训,给予职业培训补贴,零就业家庭在培训期间给予生活费,对钢铁煤炭集中区域开展跨地区劳务输出。国家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结合任务完成情况,除对地方和中央企业进行梯级奖补外,可用于职工安置。其他文件将陆续印发。看来,这次比1990年代下岗再就业做得规范。
在煤炭方面,山东能源集团、陕煤化集团已经开始行动,并取得了初步经验。山东能源集团已经处置8家“僵尸企业”,关停16家亏损企业,同时从精简机关入手,累计控员4.3万人,节约人工费用35亿元,减亏1.88亿元。陕煤化集团前2年已经关闭16对矿井,退出产能830万吨,分流职工上万人,今明两年,再关闭10对矿井,使落后产能和劣质煤全部退出,今年减员1.5万人。山西西山煤电(000983,股吧)集团、平煤集团也发布了今年关停矿井和转岗分流的计划和指标。
国务院文件明确指出,职工安置是“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重中之重”。年初预计,煤炭行业安置职工100万人,人社部经过初步统计宣布,增加到130万人(另有钢铁行业50万人)。按照2015年底全行业445万人计算,分流安置人员占30%。可见任务相当繁重。为此,国家将建立过剩产能退出通道,1月22日,财政部下发《关于征收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有关问题的通知》,今年测算征收的额度为464亿元,此外中央财政每年将出资1000亿元解决过剩产能退出问题,持续4-5年。主要用于企业退出后的人员安置、地方化解过剩产能中的人员分流安置奖补。
民营钢铁和煤矿的关闭和重组,损失只能自己负责。一位煤老板无奈地表示:“当初花1700万元买的煤矿,现在170万元卖不出去。”有些有开采前途的煤矿只能卖给国家或大型煤炭集团。国有钢铁和煤矿中的僵尸企业主要采取行政关闭和重组的办法,而政府又不可能对这些企业一视同仁。例如,对于东北特钢集团和淄博矿业有限公司发生违约,政府并未制定针对他们的援救计划,而中国中钢集团却得以至少5次延长债券回售登记期。政府还通过让银行把所持有的债券转换成股权的办法来拯救产能过剩濒于破产的大企业,3月份,中国华荣能源股份通过一项计划,把27亿美元债务转换为企业股份。这样,投资者无法区分实在的风险和风险幻觉,这样的债转股实际上是把坏账转移到金融系统的另一个口袋里,不是化解而是增加了金融风险。
房价上涨及其调控
实体经济下滑的情况相当严重,总理在召开部分省市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的讲话中也指出,“国内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多重困难”,但人们对它的严重情况并不了解,也不重视。
在实体经济普遍下滑的情况下,房地产成了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在以前出台的促进房地产发展政策的基础上,房地产市场开始复苏。今年1月份,房价上涨的城市增到25个,4个一线城市一跌三涨,深圳同比上涨52.7%,领涨全国房价14个月,上海和北京分别以21.4%和11.3%的涨幅紧随其后。北京的二手房在连续上涨16个月的情况下,成交量创下34个月的最高纪录,均价从上个月的34564元/平方米涨至元/平方米,上涨14.27%。部分二线城市楼市也开始走强,十大城市中住宅价格同比上涨9.19%,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同比上涨4.37%。
然而,就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又频频出手加码。在大量供给货币的同时,2月2日,央行和银监会共同发布《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调低个人住房贷款的首付比例。这是自2014年9月30日以来政府部门发出的第4道住房消费“金牌”。《通知》规定,在不实施限购政策的城市,居民家庭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最低首付比例为25%,各地可以向下浮动5个百分点,对拥有1套住房且结清住房贷款的居民家庭,购买第2套改善性住房首付比例调整为不低于30%。利率水平各省市根据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和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与此同时,2月19日,财政部官网发布消息,调降房地产交易契税和营业税。购买1套9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契税为1%,90平方米以上为1.5%(原分为90-140平方米为1.5%,140平方米以上为3%)。购买2套住房,90平方米以上和以下一线城市为3%,二线城市90平方米以下为1%,以上为2%。一线城市购买首套140平方米以上减免50%,二线城市购买2套最高减免67%。一线城市营业税普通住宅维持原状,非普通住宅未满2年的免除了全部营业税(原按5.5%的差额征收),二线城市满2年和未满2年的普通住宅维持原状,非普通住宅未满2年按5.5%的全税额征收。据有人测算,降税后价值200万元的房屋最高可省4万元。此外,住房公基金政策也做出了调整。在这种情况下,逾百个城市频出楼市宽松政策。
在货币供给宽松和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动下,一、二、三线城市新建住宅均价全部上涨。2、3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房价上涨的分别增加到40个和43个,一季度,深圳新建商品房均价48089元/平方米,环比上涨18.4%,同比暴涨79.3%,二手房均价环比上涨11.62%;全国25%的城市二手价格上涨。2月27日,杭州城东杨柳郡二期首期房源开盘,388套房吸引的客户超过1400组、约3000人,开盘2小时后宣布全部售完。上海也同样出现热销场面,352套千万豪宅开盘当天被抢光。深圳、南京等热门城市,也出现“裹棉被排队”的“漏夜抢房”景象。环北京区域楼市也很火爆,上涨最快的是“北三县”,燕郊最高达2.3万元/平方米,大厂1.5万元/平方米,固安突破1万元/平方米。4月9日,保定下辖涞水县华银城•青年港楼市开盘,一天内售罄。房价上涨,地价也上涨,出现“面粉比面包贵”的现象,2月23日,北京土地市场迎来春节后的首拍,9家房企和综合体参与竞拍大兴区91937平方米纯住宅面积以及大量配建和商业用地,最后,绿地以39亿元的总价以及配建15000平方米代价夺得,楼面价4.7万元/平方米。总之,1季度楼市热度不减,进入4月,一些地方的楼市还在“发烧”。
鉴于楼市“发烧”,政府又出台政策加强调控。2月25日,深圳出台了《关于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人称“深六条”,把非深圳户籍人口购房缴纳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的时间从1年改为3年,对还清首套房贷再购第2套住房的首付升至四成。同日,上海也出台楼市调控新政,非沪籍家庭买房社保需缴满5年,购买第2套自住普通住房首付不低于50%,购买非普通自住房首付不低于70%。与此同时,政府也一刀切拿首付贷以及房产众筹平台开刀,然而,楼市零首付依然可以操作。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地房地产首付贷换“马甲”乱象依旧。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于是全面启动楼市,房价上涨过高,政府又出面加以控制。用货币和财政政策刺激上涨,而用行政手段限购进行调控,用加杠杆的办法去库存,居然被作为经验推广,视而不见埋下的祸根。
货币政策和金融运行
今年以来,央行加大了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全面启动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在大力进行逆回购操作的同时,一方面运用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注入中长期流动性,另一方面利用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以及将政府支持机构债券和商业银行债券纳入公开市场操作和SLO质押品范围,补充短期流动性不足。3月1日,即G20行长和财长会议当天,又普遍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市场释放货币宽松信号。这是自去年初以来的第7次降准,此举可释放流动性6000亿元左右。因此,形成货币过度扩张的态势,新增贷款破记录,1月份达2.51万亿元,一季度达4.61万亿元,M1、M2增长分别比去年同期高1.8个和19.2个百分点,成为楼市上涨的重要推手。
大家知道,全球央行货币政策普遍宽松已是不能承受之重,美国加息已经止步,欧洲央行把主导利率降至零,隔夜利率为负,日本也是无节制的量化宽松,G20会议也大唱宽松调子,然而世界经济仍然未见起色。就在会议召开之时,央行宣布降准,不能说与国际舆论和压力无关。央行行长在G20会议上解释说,中国“不会是过度基于外部经济或者资本流动来制定我们的宏观经济政策”,被有人解读为,中国货币政策调整以我为主。此举虽然市场表示欢迎,G20的行长和财长予以赞赏,然而,正如有人指出的那样,扩大资金规模的套路难改结构的矛盾和压力,反而加剧了惯性思维和惯性套路的恶性循环,潜藏着更大的风险。其实,央行的操作可以并行,一方面降准,一方面升息,因为消费物价上涨(2.3%)已经明显超过的存款利率(1.75%),实际利率为负。
有几件事情倒是值得关注。一是4月14日,央行发布境外央行类机构进入中国银行(601988,股吧)间债券市场业务流程和境外央行类机构进入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业务流程,推动银行间债市和汇市“全”开放,其投资额度不设限,投资债市的资金可以自由汇出,投资汇市的资金汇出需借助“落地”账户,无需相关管理部门批准。这一举措不仅可以活跃银行间市场,而且有助于提升中国金融市场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二是3月31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从积极培育发展消费金融组织体系、加快推进消费信贷管理模式和产品创新、加大对新消费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改善优化消费金融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对消费金融行业的重大利好。不仅有助于消费金融公司扩容,而且有利于其行为的规范,不仅银行重装再入局,而且有助于发挥电商平台在消费金融业务上的独特优势。不过,人才培养、风险控制和消费者教育都需要加强。
三是1月份,央行召开数字货币研讨会,表示已经成立专门研究团队,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此举被业内评价为“破冰之举”,因为数字货币甚至可以视同于金本位时代的“黄金”,未来有望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一般等价物”。发行数字货币可以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高昂成本,提升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减少洗钱、逃网税等违法行为,提升央行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的控制力,也显示了未来货币数字化的趋势和前景。当然,到数字货币落地还有很长距离。不过,应当指出,央行所提的法定数字货币与现有数字货币比特币有很大区别,央行探讨的数字货币是否能代替纸币发行,与是否允许民间发行数字货币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如果央行的目的定位于限制和取消民间数字货币,能否实现,还得观察。
四是政府扶植的金融机构出现困难,政府限制的有利的金融市场活动也难以发展。到去年底,全国有小贷公司8910家,比上年增加119家,但贷款余额却减少了8.87亿元,从原来的年增长20%变成了负增长,很多小贷公司处于“严冬”,只能通过寻求新的融资渠道、转变增长模式进行突围。2013年底,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在全国掀起了一个“社区运动”,纷纷在居民区内设立社区银行,现在的情况是,很多社区银行门庭冷落,无人问津,无法完成任务,而物业和人工成本居高不下,面对网络金融的飞速发展,社区银行变成了鸡肋。然而,民营银行的发展却是小脚女人走路,2014年试点的5家,目前经营平稳,但只有5家,今年已经有12家进入论证阶段,何时能够成立和成立多少还很难说。互联网金融确是一场创新,难免出现一些问题,监管也是必要的。但如何监管却存在着很大争议。尽管2015年7月十部委联合印刷《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填补了互联网监管法律法规的空白,但由于分业监管,各部门缺乏协调,中央和地方的利益矛盾,难以形成合力,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监管规章,仍处于几不管的状态。有的甚至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全面叫停。再好的监管规则,最后都必须接受实际效果的检验,监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其发展,而不是将其管死。前不久,中国银监会会同工信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研究起草了《网络信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在具体监管业务上,仍然没有解决“中央军”和“地方军”之间因利益冲突而产生的分工、协调和配合问题。要知道,全球P2P借贷行业日趋成熟,放贷者关注盈利能力而不是规模,并且考虑如何与现有金融机构进行合作。我们应当吸取他人的经验,加速互联网金融的成熟发展。
趋势预测
国际经济形势令人失望,IMF最近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不仅下调了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并且明确指出,世界经济的痛点是,全球经济仍然维持弱势复苏的格局,下行风险更为突出,这会造成长期的破坏性效应。其难点在于,金融危机的遗留问题仍未解决,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继续,全球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期,除了各国宏观政策分化,一些经济体政策操作空间缩小,结构性改革停滞不前,单靠货币政策不足以应对下行风险和巩固复苏成果。增长乏力的更大原因在于,旧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消退,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尚未成熟,新旧转换之际世界经济整体增长动力不足。IMF把中国看做是世界经济的亮点,认为科技创新显现中国经济回暖。
从公布的经济数据看,一季度中国经济确有企稳回升趋向,但问题仍然在于,对短期稳增长和长期转型调整的权衡和选择,一季度前者用力过多,对后者有所影响。如果持续前面的作法,二季度有可能保持6.7%或者更高,如果加大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等调整力度,发展人力资本和开发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那么经济增长还会继续回落。我们主张:加强长期,稳定短期。
(本文系作者最新分析报告,略有删节)
张曙光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述委员会主席
张弛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政治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