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从供给需求两端提升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

www.jctrans.com 2016-1-25 14:58:00 中国证券报

导读:为实现“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全面认识和分析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现状,找准和世界领先国家的差距,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入手,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的竞争力。

  作者:民生银行研究院

  为实现“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全面认识和分析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发展现状,找准和世界领先国家的差距,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入手,全面提升我国在全球的竞争力。为此,我们在总结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指数(GCI)、国家统计局综合发展指数(CDI)等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筛选了生产力水平、经济结构、基础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知识经济与创新等12大类指标,与美国、欧洲、日韩、新兴市场国家等世界主要经济体、世界平均水平等进行横向比较。

  一、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与世界领先国家的差距

  1、虽然总量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整体发展水平离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2014年中国GDP规模已占到世界的13.3%,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该比重进一步升至16.6%,超过美国(2014年为16.0%)成为第一大经济体。但也应看到,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许多领域与发达国家具有非常大的差距。2014年人均GDP仅为世界水平的70%,排在世界第84位,仅为世界第一的卢森堡1/15。“总量大国、人均小国”的现实表明,中国距“经济强国”还有很大距离。

  2、经济结构有所优化,但改善空间仍较大

  2014年中国消费占GDP的比重达50.1%,超过投资46.2%的占比,成为支出法计算下GDP的第一大组成部分。但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相比,中国的投资占比仍然较高,欧美主要发达国家投资占比通常在20%左右,消费占比要达到80%。2014年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48.1%,与发达国家70%左右的差距明显,即便在“金砖国家”中也是最低的。中国目前54.4%的城镇化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但最近十年中国城镇化率提高了13.3个百分点,是世界上城镇化最快的国家之一。

  3、宏观经济保持整体稳定,但近年来债务增长较快,局部风险值得关注

  中国近年来通胀水平温和,2014年通胀率为2.0%,与发达国家保持同一水平,与“金砖五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高通胀相比较为温和。2014年中国国民储蓄占GDP的比重为48%,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为2.1%,处于健康水平。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为39.2%,这一水平远低于日本和美国,总体安全可控,但在“金砖国家”中偏高,且近年来增长较快,局部风险值得引起注意。

  4、基础设施仍具备较大提升空间

  2014年中国人均用电量为4068千瓦时,是1975年的21倍,但仅为美国的三分之一。交通运输方面,2014年中国公路网密度为46.5公里/百平方公里,好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但与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差距较大。2014年中国铁路网密度为0.71公里/百平方公里,是欧盟密度的七分之一,但中国高速铁路里程已占世界总量的55%。2014年航空客运量为3.91亿人次,列世界第二,但人均年飞行次数仅为0.29次,不足世界平均的70%。通信方面,2014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为49.3%,百人手机账户数量为92.3个,基本处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左右。

  5、人均自然资源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部分仍处在下降趋势

  中国的人均水资源量为2072立方米,仅为世界的三分之一,人均水资源量50年来减少了一半;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78公顷,不到世界的一半,1960年以来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一半;森林覆盖率为21.9%,低于30.8%的世界平均水平。

  2014年中国人均石油储量为17.9桶,是世界的1/11;人均已探明天然气储量3403立方米,是世界的1/8;人均已探明煤炭储量175.5吨,略高于世界人均储量,能源结构显著偏向于煤炭;人均已探明铁矿石储量为15.1吨,低于23.4吨的世界平均水平。总体来看,中国人均自然资源量匮乏,不少资源近年来仍在减少,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瓶颈。

  6、人口数量下降,质量提高,基础医疗与发达国家差距仍较大

  2013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出生率及自然增长率已基本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死亡率处于世界低水平。2013年中国平均预期寿命为75.4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低于高收入国家的79.1岁。2014年中国每万人拥有执业医师21.2人,拥有病床48.5张,基础医疗较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2014年中国每万人教师数为89.5人,高于世界平均的86.7人,低于高收入国家的106.4人。中国2014年识字率为95.4%,几十年来大幅提高,基础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迅速缩小。

  7、高等教育水平进步明显,但与发达国家差距仍然较大

  2014年中国高等教育学历人口比重为18%,1982年仅为1%,但较G20国家平均28%、OECD国家平均33%的水平存在较大差距;2013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6.7%,低于32.1%的世界平均水平,较欧美国家50%以上的毛入学率差距更大。2013年中国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为13年,低于发达国家2到4年左右。

  8、财政收入与税负负担处于合理水平,但人均税收收入较低

  中国2014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22.1%,欧洲高福利国家通常高于40%,发展中国家一般在25%左右,中国处在较为合理的水平。中国2014年人均税收收入为1422美元,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税收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为18.8%,低于欧洲高福利国家,但高于美国、日本、韩国。

  9、金融业发展较快,但保险业发展落后

  2014年中国金融业占GDP的比重为7.3%,较2013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高于美国0.3个百分点,低于英国0.9个百分点。显著高于日本、德国等实体经济发达国家,整体来看金融业发展较快。2014年中国银行(601988)业信贷发放量占GDP的比重为123%,与美、英、日等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2014年股票市场交易额占GDP的比重为115%,低于美国,但高于德、法、日、英及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2014年保险业保费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3.18%,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10、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水平显著落后,节能减排空间巨大

  近年来中国空气质量不断下降,2014年全国主要城市平均年PM10浓度达到98微克/立方米,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2014年中国单位GDP能耗达到每1000美元(2011年PPP计算)消耗178千克标准油当量,远高于世界134千克/千美元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大。单位GDP碳排放为0.613千克/美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

  11、人口红利面临拐点,劳动力成本上升

  2014年中国失业率为4.1%,基本处在较低且稳定的水平。2014年中国适龄劳动人口比重为73.6%,虽显著高于发达国家,但正面临下降压力。从绝对数量来看,2014年适龄劳动人口较2013年增长0.04%,增速也在放缓,未来可能进入负增长区间。

  2014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年工资收入为9174美元,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2014年中国平均最低工资年收入为2701美元,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最低工资占人均GDP的比重为35.6%,处于世界中游水平。

  12、科技研发与创新投入及产出总量较大,但人均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2014年中国科研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2.01%,人均科研经费支出仅为141美元,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2014年中国科研人员全时当量继续保持世界首位,但每万人全时当量仅为25.9人,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2014年源于中国的发明专利授权总量达17.6万件,列世界第三,但人均仅为1.29件,是日本的1/20。2014年高新技术出口额为5601亿美元,列世界第一,但人均仅为413美元,仅为韩国的六分之一,差距明显。

  二、从供给需求两端实现“新增长”和“新发展”

  总体来说,应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指导下,从供给、需求两端强化“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推动中国经济尽快实现国际竞争力及质量效益显著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生态民生持续改善的“新增长”、“新发展”。

  一是认清差距,找准定位,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实现强国富民的“中国梦”。认清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客观现实:中国从各方面看仍处在中等收入国家的发展水平上,且正在面临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高速换挡的过程中,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当前的关键任务;中国在除经济规模外的大部分领域,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有一些甚至还达不到世界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进步的空间巨大;正是由于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巨大差距,形成了“提升国际竞争力,改善生态民生,实现强国富民美好愿望”的巨大需求,要满足这些需求,就需要通过加大有效供给,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是以高质量的新制度供给构建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的新型驱动力。加快构建新型宏观调控政策框架——“改革开放创新+财政货币政策”,以实现标本兼治、长短结合,核心是通过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来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型驱动力。总体思路为: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简称为“强国富民”)为根本发展目标。以“改革开放、创新创造、生态民生”的“新三驾马车”为主驱动力。以中长期高质量的新制度供给作为政府管理经济的主要途径,变“着眼于短期需求调控的凯恩斯式的宏观政策”为“着眼于中长期发展的依靠"新三驾马车"推动的高质量的新制度供给宏观政策”。

  三是加快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改善现有的投资与消费结构。投资来看,一方面要限制产能过剩和粗放式、低效率的投资,另一方面也要积极鼓励高质量、高效率、创新性的“聪明投资”,大力促进民间投资,适度增加有效供给。消费来看,要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制度,要实现我国消费结构的升级,要反对过度消费、透支消费、奢靡消费,鼓励合理消费、理性消费。加快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新常态”。通过消费规模扩大和结构升级带动服务消费比重明显提升;通过工业转型升级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注入内在动力;通过人口城镇化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提供重要载体,加快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新常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大力支持高端制造业发展,鼓励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

  四是支持科技创新,推动“双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近年来中国尽管也取得了一定的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但不少都源于技术引进、专利收购,归根结底与中国创新机制的缺乏,以及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漠视存在巨大关联。因此,必须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积极推进“互联网+”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扩大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处置权限,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

  五是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板块与轴带结合的区域发展战略,在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中部地区崛起、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四大区域战略基础上,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统筹实施“四大板块”和“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破解二元结构,推进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通过城乡统筹,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六是注重环境保护,大力发展生态产业。要形成排放低碳、能量循环、资源再生,产出高效的生态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生态金融,建立绿色银行、绿色保险、绿色资本市场等组成的“绿色金融”体系,用以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与社会福利最大化相一致的绿色项目投资。

  七是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使市场在更广阔的空间配置资源。以“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全面开放新体制。近期着眼于“基建互通、金融互通、产业对接、资源引入”,远期则致力于“商贸文化互通、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共同繁荣”。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并重。吸引外资由以往以制造业为主转变为以中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形式和任务加快从产品输出、货物贸易为主向产业和资本输出转变。通过多双边和区域自贸区扩大开放。积极应对TPP和TTIP,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逐步构筑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双边和区域贸易谈判。

  八是基础设施建设空间仍然巨大,推动公私合营制破解基础设施建设障碍。下一步可重点推进生态环保、农业水利、市政设施、交通、能源设施、信息和民用空间设施、社会事业等七个重点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破解基础设施建设难题,拓宽政府融资渠道,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九是积极改善医疗、教育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人力资本红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其中最重要的就在于生产者效率的提高,这又依赖于劳动者素质的全面提高。医疗和教育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劳动者的素质,因此要使中国未来获得根本性的经济增长动力,克服人口红利下降的困难,积极改善医疗、教育和人民生活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必由之路。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