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严 瑜
“尽管美国的利率不断上升,但市场今年最关注的问题将是中国经济的状态。”日前,英国《金融时报》在《中国经济将为全球设定基调》一文中,一语道破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而进入“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的走势更是受到世界瞩目。
2016年的中国,注定将对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是带来巨大振幅的蝴蝶效应。对于世界来说,关注中国不再是出于好奇,而是出于对自身发展的高度关心。从经济到外交,从全球治理到大国担当,中国怎么做,世界想知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报从今天起推出系列报道,为您勾勒国际舆论眼中的2016中国,解读世界对于中国的展望与期待。
用新指标看新常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过去5年,中国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了35%。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如何,能否继续领跑全球,这是国际舆论颇为关注并讨论热烈的焦点话题。
近一两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外界时有悲观之言,甚至“唱衰”之词。对此,美国《时代》周刊日前刊登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的分析文章称,尽管一些西方评论令人惴惴不安,但2016年中国经济不会崩溃。文章指出,虽然2016年中国的制造业出口、房地产业仍将出现下滑,但个人消费将稳步增长,国内服务业和IT产业的增长也将更为快速,“这很可能使6%的增长率唾手可及”。
展望2016年的中国经济,还有不少外媒同样选择给予更多的理性评价和积极信心。“虽然中国涡轮增压式的增长已经结束,但增长并不会消失。”英国《经济学人》认为,这一观点将在2016年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
信心并非空谈。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铁路货运量、钢铁产量往往是许多外部观察者评估中国经济形势的重要参考指标。但英国《金融时报》指出,来自法国巴黎银行等机构的分析人士已经注意到,这种对中国“旧有经济”的过度关注只能反映片面情况,低估中国的增长前景。在看待如今的中国经济时,铁路客运量与货运量的增速比较,以及网上销售额的增速、电影票房收入的增速等服务业发展情况更值得关注。
美国《彭博商业周刊》则从2015年12月的各项指标中发现了更多中国经济企稳的迹象,指出这将使“制定了2016年经济发展规划的中国决策者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开始这一年”。
“2016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仅将小幅减少。”俄罗斯《专家》周刊日前也引述了高盛经济学家相似的预测称,从2015年底召开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见,虽然中国政府将总体周期性政策立场设定为“稳健”,但财税、货币和其他政策的基调都较为宽松,这种“更加积极的周期性政策立场”使得他们对于2016年的中国经济持看好态度。
结构改革牵动全球
2015年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指出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这被外媒视为继“新常态”之后,中国经济的又一关键词,意在“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推出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路线划清界限”。
此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了2016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即削减工业产能、去库存、降杠杆、降低企业成本和改进薄弱环节,为推动供给侧改革谋篇布局。对此,外媒更是予以高度关注。如新加坡《联合早报》所言,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16年的中国经济路线图意义之重不言而喻。
在美国《华尔街日报》看来,中国领导人通过的这份2016年经济蓝图,承认了阻碍经济转型的长期问题,中国经济转型是要提高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降低对信贷和投资的依赖。
“即使对最乐观的观察家来说,现在已经非常清楚,中国以依赖投资、信贷刺激、大量出口、低成本制造为特点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金融时报》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建议,认为中国领导人必须在新的一年着手进行真正的改革,包括下定决心,让产能过剩行业的亏损企业破产倒闭;分拆膨胀臃肿的国有企业,打破它们在很多主要行业享有的垄断地位;搞清楚国有银行系统不良贷款的真正规模。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结构改革不仅决定着自身的未来发展,也将牵动全球经济的脉搏。美国彭博社认为,如果习近平主席的改革方案能够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提高生产率并实现创新推动的扩张,中国的经济增速定能在2016年重新回升,同时还有可能带动国际经济形势在新的一年有所起色。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也认为,对于中国来说,面对2015年全球都在经济上尽显颓势的情况,2016年需要做的或许会比其他国家要多,中国是带领其他国家走出困境的主要动力。而中国政府近期在经济、金融等方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举动显现出了其积极的态度。
开放包含更多新意
如彭博社所言,毫无疑问,2016年中国会在全球经济格局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在关注中国经济自身“修炼”的同时,外媒更为关心的是中国将在新的一年给全球经济带来什么。
在2015年举行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五大发展理念被首次提出,“开放”名列其中。这引起俄罗斯《独立报》的注意。该报认为,中国坚持开放不是对过去路线的简单重复,而是将在2016年提出更多充满新意的内容。“新领导层强调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及中国企业境外投资,促进多边贸易体制均衡、共赢、包容发展,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规则体系。”
美国《时代》周刊则引述陆克文的观点认为,中国领导人已经多次出席在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举行的峰会,反映出中国作为不可或缺的全球经济大国的理念。2016年,中国将采取更加积极的外交和经济政策,继续巩固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一带一路”倡议等此前已经提出的大规模经济计划。
亚投行开张运营,二十国集团峰会落户杭州,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正式生效,“一带一路”倡议全面推进……对于中国来说,刚刚开始的2016年注定忙碌。英国《卫报》直言,虽然国际舆论对于中国的经济状况看法不一,但对其重要性没有异议,经济学家们一致认为,2016年中国将对世界其他地方产生深刻影响。
新加坡《海峡时报》日前就刊登美国斯坦福大学学者弗朗西斯·福山的文章称,如果“一带一路”倡议达到中国策划者的预期,那么中国模式会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开花结果,提高当地人的收入,从印尼到波兰的整个欧亚大陆甚至将在未来二三十年内都发生变化。
当然,随着中国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完善国际金融秩序中表现日益活跃,也有一些外媒产生警惕之心。例如,《华尔街日报》就认为,2016年中国是二十国集团轮值主席国,预计届时“会挑战美国对全球金融和安全秩序的主导权”。
对此,“中国通”陆克文指出,2016年中国将在目前的多边体系中日益积极主动,而西方不应予以攻击,相反应该考虑欢迎,因为这或将有助于加强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全球治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