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胜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等日前在京发布2016年第三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预测报告《全球技术进步放缓下中国经济新动能的构建》。报告指出,2011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率逐步放缓,主要原因是长期潜在增长率的下滑。在世界技术进步放缓的背景下,挖掘旧动能、构建新动能,将是我国实现长期持续增长的关键。
基于我国国情并借鉴国际经验,报告指出近期应着力实现以下七个方面新动能的转换:以技术前沿创新代替技术模仿;以人口质量红利代替人口数量红利;以技术创新导向的民间资本设备投资取代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以质量提升为导向的农业现代化和深度工业化代替原来数量扩张为导向的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以攀升国际价值链的新型开放和提升国内居民消费水平取代外需的数量扩张;以城市群一体化为代表的深度城市化代替简单数量增加的城市化;以新一轮结构性改革红利提升原有改革红利。
实现上述经济增长新动能的转换,报告认为,需深入推进新一轮结构性改革。其核心在于重塑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将适应技术模仿追赶型的经济治理模式改革为适应前沿创新的经济治理模式:政府要从经济发展方向的引领者走向支撑者,把更多领域的资源配置交给市场。同时,还要改革金融领域,放松企业的外部融资约束;改革要素市场,推动资源等要素价格的市场化;进一步强化产品标准和市场监管等。
实现这些改革也需要较为平稳的宏观经济环境:财政还须维持较为宽松的态势,但在投向上要逐步从基建投资更多投向民生等领域,提升国内消费需求;在短期内要维持适度宽松的流动性,进行过剩产能清理。由于我国的过剩产能并非市场自发形成,更多的是在政策模仿期内政府推行赶超战略的结果,仅靠市场并不能完成去产能,还需要政府的有力推进;需要密切关注国际资本流动,注意防范国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