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表示,引入社会资本最大的好处是盘活社会资本存量,避免公共资本投资不足所带来的基础设施发展不足等问题。
“引入社会资本建设水利设施,有利于保增长与调结构,还将惠及民生,可谓一石三鸟。”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近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第一批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12个项目作为国家层面联系的试点,启动第一批社会资本参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运营试点工作,将通过2年左右的时间,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推动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机制相关政策。
水利部副部长矫勇曾向媒体表示,往年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比重大概在20%左右。目前中国防洪减灾体系尚不完善,部分地区城乡供水能力严重不足,农业用水效率不高,需要集中力量建成一批打基础、管长远、惠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除了加大财政投入,还要创新水利投融资机制,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石磊称,引入社会资本最大的好处是盘活社会资本存量,避免公共资本投资不足所带来的基础设施发展不足等问题,公共投资之所以要引导社会资本来参与投资,是公共投资以及其他民生方面投入的需要,只有把社会资本吸收进来,共同参与重大基础设施投资,才既有助于保增长,又有助于调结构,同时又有利于惠民生。
中投顾问咨询顾问崔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5年PPP项目的实际签约率会较去年有较高幅度的增长。今年7%的经济增长目标需要社会投资的拉动,需要企业的积极参与。相关PPP项目规划和优惠政策也开始逐渐落实,预计今年PPP项目实际签约率可以达到80%,只有这样才能扭转宏观经济的颓势。
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截至4月底,中央财政已下达2015年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计划,总投资规模达到494亿元,下达率为81%。今年前4个月在建水利工程完成投资较去年同期增长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