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广东等地的自贸区的功能主要是围绕投资贸易等方面,而上海自贸区(发展)已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对于近期陆续挂牌的几大自贸区,招商银行上海自贸区分行行长骆君生表示。
前不久,上海自贸区正式扩区。随着新一轮金融改革方案即将推出,个人资本项下的放开、利率市场化的先行先试、各类资产交易平台的搭建等方面内容,成为上海自贸区亟待攻克的难题。
下一步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改革要往哪些方面推进?
骆君生:我认为下一步上海自贸区金融改革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即存款利率下限的放开,可能会在上海自贸区先放开。
二是人民币汇率均衡水平的探索。实际上,人民币资本项下一旦开放,人民币汇率到底低估还是高估(很快)就知道了,即通过市场调节来探索汇率的均衡水平。
三是大宗商品市场的建立和完善。要在上海自贸区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如石油、黄金、白银等。
四是资产证券化。在上海自贸区建立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交易市场,盘活资产,吸引内外资都在这里交易。
最后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最难的,因为这不像利率、汇率或是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只要把管控放开,把控住风险就可以达成。人民币国际化,除了要让国际上对人民币、对中国有信心,还要求人民币自身承担一定的国际责任,如防假防伪、防洗钱。同时,相关基础设施要完备和便利。目前,这方面还主要局限于国内。
对于上海自贸区金改发展的建议,个人认为要围绕(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加快推进(出台)自贸区的功能性改革措施。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引领,统筹推进中国经济转型和金融业的改革开放,加快出台框架性和制度性改革措施。建议改革步子可加快和放大一些,不能太拘泥于细节。
上海自贸区成败的检验标准,就是政企关系是否良好和谐、经济和金融发展是否和谐、人民币国际化是否达成,以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否最终建成。这个过程是长周期,绝非一两年可以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