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蔚冰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世界经济黄皮书:2016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讨会12月23日在北京举行。
黄皮书预计,2016年,受到一系列不确定和趋势性因素的影响,世界经济的运行有以下几大趋势。
一、债务积累过快对增长和金融稳定造成威胁。一些经济体目前已经出现低利率、低增长和高负债这一“有毒组合”不断积累的趋势。这种趋势不仅损害货币扩张对实体经济的促进效果,而且将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造成威胁。防止债务进一步积累的趋势已经迫在眉睫。
二、竞争性的汇率政策成为隐忧。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均面临潜在增长率下降和总需求不足并存的现象。为了促进出口和总需求,货币贬值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备选工具。一国的竞争性货币贬值很有可能引发以邻为壑的货币竞争,从而带来全球外汇市场甚至整个金融体系的动荡。
三、区域贸易谈判取得进展但其全球影响仍存争议。TPP的达成是区域贸易谈判的一个重大进展,但是,对TPP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还存在一些争议。TPP在进行贸易创造的同时,也将转移贸易,尤其是将中国这样贸易大国排除在外,很可能产生较大的贸易转移,从而在总体上降低TPP成员的福利。
四、一些风险因素或推动新兴市场经济进一步放缓。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出现了结构性放缓与周期性放缓叠加的局面。当前导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进一步结构性放缓的风险因素包括制度、基础设施、人口结构与产业结构等四个方面;周期性放缓的因素主要是宏观经济因素:主要包括过度抑制通胀引发经济衰退的风险,过度实行金融开放和金融自由化引发金融不稳定造成经济低迷的风险等。
此外,发达经济体需求管理政策效果显现,但可持续性堪忧;美联储加息为全球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已见谷底;内外经济政策高度政治化,许多经济体内外经济政策和结构改革受到既得利益集团不断掣肘;地缘政治变化和自然灾变亦会对世界经济运行与业绩带来负面干扰。这些因素都让2016年的世界经济蒙上一层阴影。
据黄皮书预计,2016年按PPP计算的世界GDP增长率约为3.0%。如果爆发金融危机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按PPP计算的世界GDP增长率将约为2.0%。
黄皮书预计,亚太经济在2016年将略有回升。据IMF预测,2016年的经济增速约为5.4%,比2015年略高0.1个百分点,但仍然低于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本地区各年经济增长的平均水平(5.8%),更远低于危机之前6.3%的平均水平。
展望未来,亚太经济的增长仍受到大宗商品价格、内外需增长乏力以及资本外流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第一,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冲击的影响深远。对于亚太地区大宗商品出口国而言,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可能不是暂时性冲击,因为除了出口及可支配收入出现下降,多数国家的投资也出现下降,这一影响在价格回升之后仍然存在,导致潜在产出水平下降。对于进口国而言,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升会带来本国通货膨胀的提升,继而压缩本国经济政策空间,冲抵此前价格下跌带来的经济增长。
第二,亚太各国内需和外需均无明显增长动力。各国内需没有明显好转迹象,且难以再现此前大规模的宽松举措。出于对经济去杠杆、避免资本过度流动及美联储加息等因素的考虑,主要亚太国家推出大规模宽松举措以刺激内需的可能性不大,推动经济增长短期内快速上升的因素基本不存在。此外,外部旺盛需求难以重现。本区域内中国、日本等大型经济体的增速放缓,会直接通过外需渠道传导至其他亚太经济体。同时,美欧复苏的不确定性,仍使得亚太地区面临的外部需求环境疲弱。
第三,资本外流压力仍然较大。美联储9月推迟加息虽然暂缓了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外流,但是这也意味着2016年亚太地区新兴市场仍然将面临较大的资本外流压力,汇率贬值和金融市场脆弱性还将困扰新兴市场国家。此外,新兴市场应对资本外流可能产生“量化紧缩”效应,即新兴市场国家央行抛售本国外汇储备(多以发达国家政府债券形式存在)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发达国家(主要来自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量化宽松政策的效果,使得国际市场的流动性趋紧,从而对亚太经济复苏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