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中国社科院周三发布名为《中国城市发展报告》的城市蓝皮书指出,我国的绝对贫困率一直呈下降趋势,许多城市出现了新型贫困现象,国家扶贫重点应该由农村逐步转移到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
蓝皮书显示,新型贫困现象表现出的特征是相对贫困率和主观贫困率呈现上升趋势,这种贫困问题在特大城市尤为突出,它难以在短时间内被完全改变。原因之一是随着包括经济结构转型、福利制度转型、身份制度转型等社会基本制度转型而产生转型性贫困或结构性贫困。
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增长速度长期超出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加上通货膨胀与货币贬值,使低收入人群的收入难以维持多方面的支出需求,面对支出突发性问题,更难以应对,抗风险能力较差。
蓝皮书指出,我国整体城市贫困状况不容乐观,但特大城市中,北京、天津和上海在各项指标上都比我国整体城市贫困状况好,说明特大城市在反贫政策的执行下,相比其他城市起到了更好的效果,尤其是这两年北京、天津和上海提高了低保标准,基本解决了绝对贫困现象。
从就业状况来看,北京市的就业状况较好,就业员工占总人口比重高,失业率低,因此贫困风险最小,在文化程度、抚养比、参保情况等方面北京市也具有着较好的优势。相反,重庆市在各方面指标显得差一些,这与重庆市县和县级市改区,市辖区人口迅速上升,而就业、参保等更方面工作尚未跟进有关。
蓝皮书称,从其他一些特大城市的相关指标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城市还存在就业比重较低和抗贫困风险能力较低的情况。而这三类指标中,问题最大的指标仍在收入与支出方面,可见老百姓收入偏低仍是特大城市贫困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