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看待正在规划中的“十三五”?企业要为正在规划中的“十三五”做哪些准备?思略特全球合伙人徐沪初昨天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接受专访时强调,企业必须要首先认识到,“十三五”将带来三个重大改变:第一,中国整体的经济质量会有实质性的提升;第二,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会有比较大的跨越;第三,中国的整个社会环境会有实质性的改善。
在可预知的重大变化面前,企业“打铁还需自身硬”,必须要从五个方面强化自身的能力。
一是全球化。徐沪初认为,企业过去全球化“喊得凶”,表现在数量增长很快,质量一般。这是由中国的竞争环境决定的,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是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这会加速企业的全球化进程。当企业面对更加充分的竞争环境,在更加国际化的氛围下,就要站在全球化的角度来制定自己的战略,否则一定是短视的。
徐沪初建议,没有走出去的企业要事先思考如何布局、资源调配,在支持发展的核心要素的打造上作准备。
二是创新。创新与企业所处的环境是密切相关的,消费群体不断变化,新技术不断涌现,变化让企业面临的挑战更加激烈,人们发现,传统模式不断被新模式颠覆,而颠覆多半是致命的。
对于企业而言,所有未来的预见都变得艰难起来,需要以前瞻性的思考、创新的方式来面对挑战。徐沪初建议,企业要将创新融入战略,甚至在早期制定战略时就应该有行动。
三是企业公民社会责任的打造。原因是中国企业全球化加速,地位影响力不断增强,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承担社会公民的责任变得异常重要。
以往中国企业走出去,受到很多来自所在国或者地区的质疑,原因是资源掠夺型的发展方式不受欢迎。“没有好的企业公民形象,对企业将来发展会起到很大的制约作用。”徐沪初建议,中国企业应该学习那些有前瞻性、有抱负、想做百年企业的标杆型企业。
四是合作共赢的模式。企业过去的传统观念是上下游一体化,忽略了专业化、效率与成本的最优化。
徐沪初认为,未来,每个企业应该聚焦到自己最擅长的地方,把资源放在最应该打造的地方,其他的环节让合作伙伴来做,这样会达到质量更优、成本更低的目标。而企业可以控制整个价值链,开放平台,把自己和别人的优势、长处结合起来。
五是核心能力的打造。徐沪初认为,企业只有清晰地聚焦在自己认为自己最强的,认为自己和其他竞争对手不一样的地方,才能够建立起来不容易被模仿和拷贝的核心能力。
同时,企业必须要打造能力体系,几种核心能力形成组合,“你知道我在做什么,你想学我,学不成,或在一定时期学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