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听取部分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负责人的看法和建议。希望总理多开这样的座谈会,让实业家的声音变成中国经济舆论的主流。
必须结束金融家垄断话语权的时代,而让企业家发出应有的声音。因为,对中国而言,实业才是经济的主导力量,实业家的需求才是中国经济的需求。
我们赞赏李克强总理对实体经济的认识:稳经济归根到底要靠企业。同样,发展经济归根到底也要靠企业。我们欣赏德国金融在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低调,以及其全身心为本国实体经济服务的耐心。
所以,中国经济要发展,金融节奏要放慢。“快金融、高速金融、甚至超速金融”是美国人崇尚的东西,根本不适合中国。现在,中国金融的转速越来越快,“钱炒钱”变成了非常普遍的社会风气,这是在为实体经济服务吗?
所以,必须要搞清楚“三大产业的功能”。
笔者认为,第一和第二产业才是财富创造的基础。第三产业发展得好,它将成为财富创造的“效率提供者”;如果发展得不好,它将成为财富创造的障碍,甚至是财富的消耗者。
中国的金融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要力量,现在到底在扮演着什么角色?在笔者看来,它们越来越偏向于“财富的消耗者”,尤其是在互联网帮助货币基金把“金融空转”极致化之后,中国的金融营养正在被严重消耗。
请问,这样“无烟”的消耗就不是“资源消耗”吗?不是在消耗着整个社会的“实业精神”吗?
当然,现在的实业家也不是没有问题。比如,他们更多地在念“生意经”,而对国家宏观经济的研究和看法有些粗浅。他们认为,干好自己的一摊事,赚到自己的一桶金就是成功。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所以,在批评“金融家羞辱实业家”的同时,也恳请实业家强化自身的宏观经济研究,把企业和产业的发展融入宏观经济发展的大格局。这绝不是务虚,而是企业家们能够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提出愿望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