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统计局对外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面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四川一季度经济增长8.1%,二季度挺住并持续发力,上半年实现GDP同比增长8.5%,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1个百分点,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呈现出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面对这一态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盛毅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四川要实现全年GDP增速达到9%的增长目标,要做到精准定位,三箭齐发——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
稳增长 四川经济质的变化
工业兴,则百业兴。上半年,四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增速比一季度回升0.4个百分点,但工业效益下滑明显。据悉,当前四川省已提出狠抓工业,着力稳定汽车、电子等支柱产业,狠抓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分类指导企业克服经营困难。为此,四川正加快酝酿出台白酒、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产业扶持政策,为相关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发展助力。
自实施“多点”、“多极”发展战略以来,四川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打造市州经济梯队,形成“多点”;“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等区域经济板块不断发展壮大,形成“多极”。各地立足实际,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精心打造本区域经济增长“点”,认真做强本地经济发展“极”。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各区域承担主要功能分工也进一步明确,例如甘孜、阿坝生态功能区建设,虽然这些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但在环境保护方面力度明显加大。
调结构 四川经济内生动力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盛毅告诉记者:“与上半年四川传统资源型产业比重下降相反的是,IT、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远高于一般产业的增长速度。传统产业发展后劲不足,要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和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今年上半年,四川省七大优势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比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增长12.3%;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增加值分别增长19.8%、19%。
此外,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明显加快,六大高耗能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一季度的25.2%下降至上半年的23.5%,降低1.7个百分点,传统资源型产业占比下降1.3个百分点。
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举足轻重,盛毅表示,“抓投资,要抓投资结构优化,抓投向定位准确”。
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了解,上半年,重点领域支撑作用明显,投资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全省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及社会事业三大重点领域完成投资9211.3亿元,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79%,支撑作用明显。
从三次产业投资情况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4.4%;在今年工业发展较为困难的形势下,第二产业投资占全省投资的比重仍超过31%;在基础设施、民生及社会事业等投资带动下,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9.2%,占全省投资的比重提高到66.2%。
但当前投资运行中,工业投资增长较缓、成都等重点地区投资增长仍然乏力、资金保障压力进一步增大和部分重大项目推进较慢等问题仍较突出。下半年,调结构仍是重中之重。
惠民生 四川经济稳步攀升
稳增长、调结构,根本还要回到惠民生上来。促进就业、扶贫解困、社会保障、百姓安居、医疗卫生、生态环境……上半年,四川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民办实事。盛毅认为,四川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一大特点就是稳增长始终与惠民生相结合。
据悉,上半年,四川省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及19件民生实事取得阶段性成效。十项民生工程涉及的122个小项中,33个小项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76个小项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各级预算执行1076.4亿元,进度达91.53%。今年首次提出的19件民生实事中,8件已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6件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各级预算执行532.2亿元,进度达89.24%。
从四川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在经济增幅减缓情况下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42元,同比增长9.7%,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5411元,增长12.3%,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3个百分点。下半年,四川将进一步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始终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协同推进,重点推进56个重大工业项目,全面完成危旧房棚户区改造、灾后城乡居民住房重建、“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和“五大扶贫工程”等民生工程任务,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