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最新公布的中国7月信贷数据大幅下跌,不仅引发A股急挫,更是让不少业内人士大呼“惊呆了”。为稳定市场信心,央行也罕见地在第一时间发布官方解读,称7月份主要金融指标仍在合理区间运行。
7月数据到底为什么这么糟糕,反映了什么问题,中国经济增长是否还能持续?华尔街见闻综合央行、中金、民生、兴业、浦发等数十家机构观点,为您深入解读。
新增贷款疲弱:银行惜贷、需求疲软和季节性调整所致
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852亿元,预期7800亿元,前值1.08万亿,同比少增3145亿元,并创下2009年以来新低。
对此,央行认为7月季节性回落较以往更为明显,房地产下行、存贷比上升和控制不良贷款率是主要原因。首创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剑辉认为,央行的主动收紧也应该是重要原因之一。
浦发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曹阳指出,从银行间市场利率来看,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依然较为充裕,信贷扩张能力没有问题。较低的信贷可能在于银行风险偏好回落,导致融资需求与放贷意愿之间存在不匹配。
民生证券对新增贷款进行分解后指出,新增贷款乏力,反映出汽车销售、房屋销售和企业实体融资需求的疲弱。居民新增短期贷款仅为259亿,与7月汽车销售弱对应。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较上月回落,对应的是7月房地产疲弱的销售;企业短期贷款大幅下降,反映实体缺乏扩大再生产意愿,部分企业提前还贷减轻财务压力;值得关注的是票据融资大幅增长1726亿,反映实体融资需求不强。
中金证券指出,企业中长期贷款仍算稳定来看,融资需求并未大幅萎缩,存款减少导致贷款额度受限的冲击可能更大一些。中金认为,在7月份低于预期的情况下,央行定向政策以及窗口指导可能推动8月份信贷增长较快反弹。
存款暴跌:不只是季节性回落,社会融资萎缩也是主因
7月人民币存款减少1.98万亿元,同比多减1.73万亿元,与6月存款增加3.79万亿元形成鲜明反差。
央行分析称,存款数据符合季末冲高、下季初回落的规律,另一方面由于理财、基于互联网的货币市场基金等快速发展,企业、居民存款与金融机构存款之间在季末季初转换更加频繁,进一步加大了一般存款的季节性时点波动。此外,7月份股市IPO也分流了相当一部分资金。
中金债券团队认为,7月份理财收益率仍维持在高位,确实对存款资金形成了分流,此外还可能与社会融资萎缩导致银行表内新派生的存款减少有关。
民生证券宏观团队还提到,值得关注的是7月当月财政存款再度反弹至6804亿,超过季节性回笼量,与7月财政支出放缓对应;7月新增外币存款150亿美元,前期结汇率处于历史低位,考虑到近期人民币趋势性升值,预计7月结汇需求上升带动外汇占款增量会有所反弹。
社会融资“大跌眼镜”背后:房地产下行,影子银行受到抑制
7月,社会融资规模为2731亿元,环比降幅高达86%,比去年同期减少5460亿元。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表示,在6、7月份连续推出调整存贷比、定向降准、PSL等有利于信贷增长的背景下,在地方政府陆续加码稳增长的环境下,本应保持较快增长的信贷社融,却出现大幅回落,虽有半年末后回落的合理性,但如此巨大的降幅无法完全用季节性规律进行解释,至少一定程度上表明前期定向刺激的手段效果不明显,持续时间短,并未发挥预期作用。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惊呼7月的社会融资数据让“眼镜跌得粉碎”。他指出,7月社会融资仅是过去正常月份的零头,减少最多的几项是信贷、信托和票据。后两项主要与影子银行规范和同业事业部体制要求尚未理顺有关贷款不是需求问题,而主要与资本充足率紧张的供给约束相联,因此迫切需要尽快放行优先股等资本补充渠道。
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团队认为,主要是房地产下行背景下,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回落,对企业的承兑汇票接受审慎所致。
M2增速大幅回落:实体融资需求回落制约货币创造
广义货币(M2)余额119.42万亿元,同比增长13.5%,符合央行13%的调控目标,但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1.2个和1.0个百分点。
民生证券指出,M2增速大幅回落反映出7月后半段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导致基础货币投放量不足,实体融资需求回落制约货币创造。M2同比增速与社融余额增速裂口进一步扩大,反映此前信贷扩张主要依赖货币宽松供给端推动,实体自主融资需求意愿不强。
未来市场及政策前瞻:政策维持中性偏松经济前景偏负面
分析师普遍认为,目前中国经济主要面临是结构性问题,下半年政策不会大规模宽松,而是通过定向操作进行局部调整。下半年的经济增长不会很好,降息的可能性有所增加。
中银国际研究部宏观经济小组的叶丙南表示,货币政策方面预计还是会保持平衡,决策层应该也比较了解情况,现在的经济除了周期性因素,主要还是结构性问题,货币政策这种总量调控无法解决。所以还是要保证货币政策和流动性的基本平稳,不发生大的系统性风险,再来推进体制和结构改革。预计今年四季度降息的可能性偏大,未来一两个月之内可能性比较低,降息可能性要大于降准。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闫敏也认为,从政策面来看,下半年整个货币政策调控的思路也是以定向调控为主,可能不会出台总量的全面的刺激大规模发行货币政策,主要还是体现在结构方面。
兴业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唐跃则认为,继过去两个月信贷大幅放量保增长之后,目前政策继续宽信用的意图显着下降,而且目前实体经济的投资性需求仍然偏弱,银行的风险偏好也偏低,主动供给信用的意愿并不强。结合近期监管层对债券融资、影子银行监管力度加大,同时改革措施加快推出等信号,对经济增长不必有太大的期待,信用风险的上升和释放值得关注。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认为,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票据全面下滑,表明表外回表的趋势未能持续,对同业、非标过于严厉的政策或许将出现一定程度的松动。
他指出,未来央行可能有两个选择,一是降息以降低企业资金成本,最快8月份就有可能出现,二是通过窗口指导要求银行加大信贷投放。
他还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在经济刚刚企稳的情况下,融资大幅回落,将使经济下行压力以更快的速度显现出来,之前我们预期这一时间点是四季度,现在看很可能会提前。”
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胡月晓称:“信贷和货币增长明显低于市场预期,虽然对回落市场已有预期,但回落幅度和速度还是超出市场预期。我们一直判断的"宽信贷-紧货币"组合格局在短暂偏离后又呈回归态势。我们坚持原先的判断—“紧数量、低利率”的政策趋势不变,债市牛市基础不变。”
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团队指出,房地产等传统产业趋势性向下,新经济规模尚未大规模形成,经济高度依靠政策托底(基建为主)。而一旦政策宽松力度减弱,实体经济复苏就会出现瓶颈,融资需求就会显著下降。不宜将本月异常“紧”的数据解读为政策将持续收紧,预计在底线思维之下,整体政策基调仍将维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货币政策将维持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