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半年的经济运行“中考”成绩出炉。
随着一季度GDP增速仅为4.1%的东北老工业基地黑龙江省日前公布了上半年经济数据,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2014年上半年GDP数据已悉数公布。公布数据显示,上半年重庆以10.9%的增速位居全国第一,黑龙江则以4.8%的增速垫底。其中,有24个省份增速较一季度出现回升。有22个省份的经济增速超过上半年7.4%的全国平均水平。
总体来看,各个地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地区经济增长格局呈现出“东部地区增速缓中趋稳,中西部地区增速快于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增速降幅较大”的特征。
有分析人士表示,上半年我国整体的经济运行是在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政府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定向调控”方式来配合改革措施,初步抑制了经济下行过快的趋势。这表明我国重新平衡经济的努力已经初显成效。
中西部增速领跑
据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GDP同比增长7.4%。在31个省份中,重庆、贵州等22个地区的增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重庆以10.9%的增速位居全国第一,黑龙江则以4.8%的增速垫底。与当地一季度GDP增速相比,24个省份的上半年GDP增速出现回升,天津、安徽、新疆、吉林和辽宁5个省份出现回落,重庆和贵州的增速则与一季度持平。
其中,东部地区经济增速逐步趋稳。北京、上海、浙江、广东增速比一季度回升0.1-0.3个百分点不等,河北回升幅度最大,较一季度回升1.6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增速继续快于东部地区,增速前10名中有8个省份属于中西部地区;而受困于产业结构问题,东北三省增速不容乐观,辽宁和吉林上半年增速较一季度均回落0.2个百分点,黑龙江增速虽然较一季度回升0.7个百分点,但仍处于全国倒数第一的位置。
有分析认为,我国正在努力重新平衡地区经济,希望贫穷的内陆地区分享更多经济增长成果。
根据目前已经公布的“成绩单”显示,中西部省份表现尤为抢眼:西藏、重庆、贵州、青海、湖北、江西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11.7%、10.9%、10.8%、10.2%、9.5%、9.5%,高于全国上半年GDP7.4%的增幅。更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地区间产业转移有序推进,区域一体化规划相继出台,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成为今年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工业与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成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核心动力。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8%,其中东部地区同比增长8.4%,中西部地区分别同比增长8.8%和10.8%,西部工业增长值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东部地区同比增长16.3%,中部、西部地区则分别增长19.2%、18.6%,高于全国17.3%的水平。
以西部省份贵州为例,上半年贵州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增速分别高出全国3.4个、2.8个、7.3个和1.0个百分点。上半年贵州省城镇新增就业比上年同期增长3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0.1%和13.7%。
而东部大部分省份上半年经济增速保持在7%~9%之间。
对此,有关专家分析,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东部由于外贸依存度较高而首当其冲,出口、投资增幅放缓,率先进入转型期。而中西部由于承接产业转移,传统产业发展还有一定惯性和空间。东部地区经济体量较大、基数高,也会导致经济增幅呈现放缓态势。
另外,对于排名靠后的河北省而言,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治理大气污染也影响了上半年的经济增速。河北省计划到2017年削减6000万吨的钢铁产能,并且关闭落后的钢厂。根据河北省统计局此前发布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河北省GDP同比增长只有4.2%,增速同比回落5.4个百分点,低于全国3个百分点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左右,为20年来同期最低。河北省第二季度的水平为5.8%,略优于第一季度数值。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上半年黑龙江经济增速仍低于5%,仍在全国最低。在投资方面,黑龙江上半年的投资增速分别只有1.6%为全国倒数第一。
据悉,目前黑龙江的工业主要依赖资源产业,能源、石化、装备产业的增加值占到整个工业的70%左右,过去10年间,黑龙江能源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最低为53.8%,最高为72.9%。其中大庆油田就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50%左右。这些产业目前受大环境影响,发展低迷。
此前,国务院第六督查组组长杨传堂给黑龙江政府提出建议时指出,下一步需要加快释放第三产业潜能,坚持把稳增长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坚持不懈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国家发改委日前表示,下半年将推动东部地区实现更高层次的开放发展,将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发发展活力,努力扭转东北地区经济下滑趋势,同时落实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内陆和沿边开放,保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应淡化GDP数字
从去年年中的经济增长“区间论”,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又用了“左右”的提法,首次公开表明在追求GDP增速上持灵活态度。日前,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对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表述,令外界进一步确认了中国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容忍度。
今年以来,南昌、西安、沈阳等市纷纷宣布要建立“绿色考核体系”。对比发现,官员晋升“唯GDP论英雄”可能是一种误解,GDP只是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一项权重指标。在政府绩效评估中,GDP可能很重要,但“唯GDP论”也不准确。
日前,福建省有关部门下发通知,取消对被列为限制开发区域的34个县(市)的GDP考核,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评方式。这意味着,这些县市主官可以无后顾之忧地发挥地方特色,发展绿色经济。这小小的一个“减法”,实现了福建的政绩考核不再“唯GDP论英雄”,为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黄茂兴表示,这一政策有助于引导地方官员树立正确的发展观与政绩观,有助于引导地方政府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到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上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挥棒意义。
近年来,我国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而这种增速得益于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并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
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认为,这种发展方式不再适用,因此中国步入了经济衡量指标、拉动经济增长动力、外汇、房地产、能源等各个领域的战略转型期。中国经济正步入转型中的“新常态”,应该淡化GDP数字,建议个人所得税与CPI挂钩,并要保持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