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中德经济顾委会德方主席林哈德

www.jctrans.com 2014-7-9 11:03:00 第一财经经日报

导读:[ 如果能够成功接纳中国企业成为欧洲经济的一部分并向它们提供公平的市场准入待遇,同时德国企业在中国也能受到公平对待,那么中德之间的伙伴关系的基础将更为雄厚 ]

  [ 如果能够成功接纳中国企业成为欧洲经济的一部分并向它们提供公平的市场准入待遇,同时德国企业在中国也能受到公平对待,那么中德之间的伙伴关系的基础将更为雄厚 ]

  经过近2年的筹备,中德知名企业家、经济学家等经济界人士组成的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下称“顾委会”)于7月7日成立。这一非官方的交流机制,将成为中德总理级政府磋商外,助推中德经贸关系的民间驱动力。

  7月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来华访问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会见了出席中德经济顾委会首次会议的代表,并同他们进行对话。

  顾委会德方主席为福伊特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主席林哈德(Hubert Lienhard),德方成员还包括巴斯夫、德意志银行、大众汽车、西门子等11家大企业董事长或总裁。中方主席是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成员包括中石化、中信、国航、复星、潍柴、华为、中兴等企业的董事长或总裁。

  林哈德主持了顾委会首次正式会议。会议期间,《第一财经日报》对其进行了专访。林哈德表示,顾委会正式成立是此次默克尔总理访华的亮点之一,将在进一步促进中德两国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我会和其他成员一道,不遗余力地加强中德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帮助两国克服各种障碍。”

  林哈德认为:“德国必须开发新的市场,同时,德国在创新、科技、研发方面占有优势。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但需要抓住机遇,强化自己在科技、研发方面的能力,为未来做好准备。正是这些领域为协同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可能。”

  中德密集交流罕见

  中国驻德国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公参孟繁壮对媒体表示,2013年5月两国总理宣布设立中德经济顾问委员会,为助推中德经贸关系创建“第二条轨道”。顾委会工作的重点包括改善中德双边货物与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待遇,促进双向投资便利化,推动中德科技合作伙伴关系发展,密切原材料领域合作,促进政府采购市场准入自由化,保护知识产权,开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合作和促进企业合作。

  在林哈德看来,仅仅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分别访问德国3个月和不到一年以后,德国总理默克尔就访问了中国。如此密集的交流和对话在世界上任何两国之间都不多见。这表明中德两国之间的关系良好且彼此信任,也说明中德这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联系正日益紧密。

  从一个商业领袖的角度来看,林哈德认为7月7日正式成立的顾委会是此次默克尔访华的亮点之一。《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德国对华投资起步早,发展快,目前德国在华企业8200多家,累计投资额超过200亿美元,几乎各行业领军企业均已在华布局并深入发展。宝马、戴姆勒、奥迪、大众等德国车企都在中国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

  对于中欧之间正在进行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林哈德认为,德国需要亚洲和中国,欢迎任何能够促进中国和欧洲及德国之间经济合作以及贸易的协定。

  力争消除所有限制和歧视

  多年来,德国一直是中国对欧投资的首选国家,中德双边贸易也取得了显著的增长,但德国媒体上德国公众对中国对德投资不断增加的不安和疑虑并不鲜见。因此,林哈德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中德贸易在过去多年中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双方互补的贸易结构和稳定与互信的双边关系。

  “德国拥有良好的投资和商业环境,因此,对于中国朋友的到来,我们并不感到惊讶。”林哈德说道,“德国是欧盟中最具经济活力的国家之一,德国的市场是任何投资者都无法忽略的。”

  在旗帜鲜明地鼓励德国企业根植亚洲的同时,德国经济亚太委员会也始终欢迎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亚洲投资者来到德国发展。如果能够成功接纳中国企业成为欧洲经济的一部分并向它们提供公平的市场准入待遇,同时德国企业在中国也能受到公平对待,那么中德之间的伙伴关系的基础将更为雄厚。

  林哈德强调,中德需要确保向对方企业充分开放各自的市场,消除所有限制和歧视。中德政府已经为促进双边经济往来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比如,两国政府此次一致同意决定成立的顾委会,以便在两国企业家代表之间建立直接对话,并且向双方政府提出有利于深化市场开放、密切双边贸易和投资活动的全面建议。林哈德相信,这类举措对于加强双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理解、推动市场开放具有基石性的作用。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