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明显出现区域广化和深化现象,一个覆盖沪、苏、浙、皖40个城市的超级经济区正在浮现。促进这一经济区建设有重大战略意义。”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近日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时,围绕《2014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下称《报告》)中提及的沪苏浙皖超级经济区进行了阐释。
倪鹏飞认为,长三角地区已经在原有基础上浮现出一个更大范围的超级经济区。在此基础上,《报告》大胆设想、小心求证,以“沪苏浙皖:一个世界超级经济区已经浮现”为主题,论证了一个在综合经济、交通体系、市场体系、产业体系等领域实现全面一体化,包括沪、苏、浙、皖4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超级经济区,已经浮现在北至陇海线,南抵浙南山区,西至京九线,东临黄海、东海的广袤空间里。
“顺应这一客观趋势,因势利导,促进沪苏浙皖长三角超级经济区的建设,将带动我国区域经济格局互补互动、互联互通,有力支撑‘两个百年’和中国梦的伟大奋斗目标的实现。”倪鹏飞重点阐释了如下观点:
长三角的区域广化。一是时间维度,随着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迅速改善,各节点城市到中心城市上海的最短时间距离迅速缩短,长三角以上海为中心的“两小时经济圈”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二是空间维度,以2003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的16个会员城市为标准,依据引力模型,计算这一时期中心城市上海与外围其他会员城市的吸引力指数,结果显示,随着城市数量的增多和空间范围的扩大,吸引力指数均值平稳上升,这进一步证明,到2020年,长三角将形成以上海为中心,北至连云港(601008,股吧)、徐州,西至安庆、六安,南至温州、丽水,包括沪、苏、浙、皖40个城市的超级经济区。
长三角的区域深化。一是综合经济一体化,核心城市带动外围城市,区域经济显著收敛。二是交通一体化,区域交通高速化、网络化,可达性水平全面提升。三是市场一体化,“冰山”成本降低,区域共同市场逐步形成。四是产业一体化,产业结构趋同,区域合作实现集群优势。
倪鹏飞强调,若政府能够顺应这一客观趋势,因势利导,克服目前在战略规划、空间布局、体制机制、公共治理、产业体系、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促进区域合作的战略规划,优化带动纵深发展的空间布局,完善平衡各方利益的协调机制,建立深化区域一体的公共治理体系,培育提升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构建支撑全域开发的基础设施体系,促进这一超级经济区的建设,对中国将带来重大战略意义。
倪鹏飞建议,促进沪苏浙皖长三角超级经济区建设,需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制定促进区域合作的战略规划,明确区域发展的目标、定位、范围、层次和分工。第二,优化带动纵深发展的空间布局,坚持“北进南优、西联东拓”的布局原则,构建以上海为中心的扇形空间结构。第三,完善平衡各方利益的协调机制,搭建“讨价还价”磋商平台,尽最大限度谋求多方共赢。第四,建立深化区域一体的公共治理体系,实现从地方政府的单一型治理到区域整体的网络化治理。第五,培育提升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实现要素高级化、产业高端化和集群高度化。第六,构建支撑全域开发的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升三省一市的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