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GDP数据来看,我国经济正迈向中高速增长的常态化。
在经济转型期和换挡期,实现有就业的增长是承受结构调整“阵痛”带来经济回落的一道“底线”,我国宏观调控一个主要目标就是确保经济不要滑落这一“底线”。
今年上半年,我国物价在“2时代”的合理区间平稳运行,反映我国不仅不存在通缩的风险,而且通胀的压力也不大,良好的物价运行状况还为深化改革和区间调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更多施展拳脚的空间。
7.4%,我国上半年经济答卷的成绩,不仅反映了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实现了稳中求进,而且从国际大环境来看,这一数字也反映出我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水平,远高于主要发达经济体以及新兴经济体的增长速度。
就业和物价稳定是经济企稳
重要表现
“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总体平稳,而且稳中有亮点,稳有上升,稳有提质,稳中有风险。”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7月22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所举办的“经济每月谈”上说。
从GDP的数据来看,我国经济正迈向中高速增长的常态化。从具体的细项来看,就业形势和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为我国“经济航母”的稳健运行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经济转型期和换挡期,实现有就业的增长是承受结构调整“阵痛”带来经济增速回落的一道“底线”,我国宏观调控一个主要目标就是确保经济不要滑落这一“底线”。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我国经济的主要数据显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超过700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七成。需求的回升拉动就业的增长,反过来就业的增长又促进经济回升。
物价水平反映了总需求和总供给关系的变化。今年上半年,我国物价在“2时代”的合理区间平稳运行,反映我国不仅不存在通缩的风险,而且通胀的压力也不大,良好的物价运行状况还为深化改革和区间调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更多施展拳脚的空间。
经济运行稳中有亮点,而最大的亮点是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第三产业增加值继续超过第二产业,高耗能行业增幅回落幅度大于其他行业,比重下降,高技术产业增长加快,这正是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
我国经济稳中提质的实现,正是前期一系列“微刺激”措施实施的结果。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国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在保持基本方向不变的同时,预调微调定向发力。一揽子既有利于稳增长又有利于调结构和惠民生的措施已经开始显现成效。
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
李德水认为,稳中有风险,是指当前经济社会中存在地方投融资平台、房地产泡沫、产能过剩等问题。
分析人士认为,我国经济长期粗放式发展积累下的矛盾并未完全解决,为应对金融危机实施诸多举措影响还未完全消化,我国经济增长依然面临“去杠杆、去产能”的重任。
此轮产能过剩问题困扰着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而根除产能过剩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还需要政府和市场各司其职,理顺关系,才能从根本上跳出“投资—过剩—投资”的怪圈。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整期,逐步步入合理区间,这一过程,必然会造成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回落。房地产市场涉及的行业众多,房市的降温,将影响上下游诸多行业的景气。
无论是地方融资平台,还是房市调整以及产能过剩,诸多问题的出现,最终都将以债务违约的形式暴露出来,从而冲击金融系统的稳定。因此,我们要未雨绸缪,积极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积聚。目前来看,无论是地方债务风险还是金融风险都在完全可控的范围之内,有足够的手段和能力防范风险的爆发。
“喷灌”、“滴灌”为目标实现
夯实基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多次在会议上指出,我国宏观调控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更多依靠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实施“喷灌”、“滴灌”。
区间调控方式的深化,为下半年我国经济稳中提质继续“保驾护航”。中国经济增长“下半场”仍将亮点纷呈。李德水认为,我们完全有条件实现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不仅可以实现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而且能够使经济社会发展稳步迈向中高端水平。
我们更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经济的发展,大力推进改革步伐,通过改革扫除发展中的“绊脚石”,释放更多新的生产力,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切实做好防范风险的工作。李德水指出,金融改革必须坚持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的正确方向,对金融风险要全面把握动态监控,做好预案,妥善处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地区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在深化改革的同时创新对外开放方式,巩固和提高我国货物出口总额,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利用好外资的同时积极“走出去”;在注重出口的同时促进进口的发展,从而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