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打造长江经济带。据业内人士透露,长江经济带协调发展整体意见已经明确,有关部门将很快发布规划,下一步将进入落实阶段。
而随着横跨我国东中西部的沪汉蓉高速铁路全线通车,串联起整个长江经济带的客货动车大通道将正式形成,这也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打下便利基础。
长江经济带有利于经济稳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陈耀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长江经济带贯穿东中西部地区,对未来经济增长起到支撑作用。其向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连接,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有助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进入国内、国际市场,带动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
据了解,长江经济带概念的提出已有近30年,最初为7省2市,总面积14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15.5%。而今,历经四个发展阶段,作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两横三纵”主体的长江经济带横贯国内腹心地带,已扩围至9省2市(增加云南、贵州两省),总面积205.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21.4%,含有6亿人口。
如今,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已成为国家新战略下最大的区域联动,其地理位置,上接京津冀、西联丝绸之路、右接长三角,下联珠三角,起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在经济作用上,被视为短期稳增长、长期调结构的重要抓手。
盘古智库城镇化首席研究员、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京津冀一体化、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及长江经济带这四个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长江经济带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当前可发展潜力空间也最大,布置长江经济带有必要也有价值。随着产业的升级,人口集聚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将有利于经济稳增长,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利好交通运输业
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建设,今年以来,继“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被写入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4月28日,李克强总理在重庆召开11省市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而本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打造长江经济带,包括加快实施重大航道疏浚整治工程,建设铁路、公路和航空立体交通网络,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三项重点工作。
中银国际研究报告认为,这表明政府将通过进一步出台“微刺激”政策来稳定经济增长放缓。预计下半年基础设施行业尤其是交通运输服务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可能进一步加快。
对此,易鹏表示,长江经济带的建设首先带动的是交通运输业、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发展。从当前中国经济回旋空间和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角度考虑,长江经济带在当前稳增长的背景下地位尤为重要,可能会进一步加大航道的疏浚、航运的能力,地铁交通网络等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应该很快会出台重要项目。
打破行政壁垒是关键
业内专家指出,长江经济带已成为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空间中的关键步骤,和沿海经济带共同构成了经济发展的黄金走廊,将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主干框架。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已成为共识,未来在落实过程中要如何打破区域间的行政壁垒是下一步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陈耀认为,可以请国家有关部门(比如发改委)来做前期规划,规划完成后有必要建立一个权威性的、统一规划和管理的部门进行规划协调,做好不同省市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互联互通的工作。
易鹏认为长江经济带的建设要注重培育市场主体,让市场主导。政府要简政放权,弱化其配置资源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各种要素自由流动,进而推动一体化建设,打破行政壁垒。
“推动长江经济带,也是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市场三方面一体化的进程。要提高长江经济带的质量和效益,社会保障一体化是关键的一环,这是影响人口流动、资金流动的重要因素。”易鹏表示。当前以北京、上海为主的一线城市,社会保障水平较高,而长江中游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内许多城市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应当加速该区域社会保障由碎片化向一体化推进。长江经济带许多地区的社会保障都以省统筹,易鹏建议,将来应当变成能够跨长江区域的统筹。此外,应当逐渐完善并实施积分制。外来人口可根据积分制所获得的各项福利在整个长江经济带间自由转移,而非局限于某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