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梁敏
从先行指标PMI连续三个月回升,到出口增速连续两个月回暖、PPI降幅连续收窄,陆续出齐的5月份数据表明市场需求面在恢复,经济运行逐步回稳。
对当前的经济形势,李克强总理10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这样评述:今年以来,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指标处在合理区间,结构调整发生积极变化,市场预期等一些方面出现稳中向好。
而国研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说得更直接:经济正在走稳,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回稳趋势得益于二季度以来的一系列定向微刺激政策。”业内人士说,继4月份国家出台增加铁路投资等稳增长政策后,5月、6月定向降准等微刺激政策持续加码。
“这些政策有力地支撑了经济回稳。尤其是在稳投资方面,政策的效果会逐步显现。从数据来看,4月份以来,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已企稳,而房地产投资也走向由落到稳的态势。”张立群说。
不同于以往的大规模刺激政策,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自去年以来,国家出台宏观政策时更注重兼顾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等多重目标,进行“预调微调”,今年更强调“定向”发力。比如,央行两度定向降准,将资金引入三农和小微企业。
“这就像西医和中医的区别,见效快但副作用巨大的西医疗法已成为过去式,现在的宏观政策更注重"治本",虽然见效慢,但有利于优化结构。”在对比稳增长政策今昔有何不同时,一位学者对记者如是说。
今年以来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积极变化也证明了新一届政府对中国经济的“中医疗法”已小有成效。
比如,经济结构在优化,一季度服务业占GDP比重达到49.0%,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比制造业高出4.1个百分点;就业形势仍稳定,1-4月城镇新增就业473万人,这比去年同期多增长了3万人;民间投资活跃,1-4月在投资整体增速下滑的情况下,民间投资仍能保持高于20%的速度;市场活力被激发,3月份新登记企业数量同比增长近五成,远超以往。
下一步的政策措施也已明朗。李克强强调,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必须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关键要靠创新驱动,突出的是要使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相互融合、相互激发。
要保持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必须创新宏观调控,更加注重定向调控。新华社的文章说,我们既要继续坚持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取向,又要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要主动作为,找准靶点,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减轻小微企业税负、简政放权鼓励投资创业、放开准入增强市场活力、支持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精准、果断发力,在发挥稳增长效果的同时,调整结构,深化改革,惠及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