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克服对经济认知的致命自负

www.jctrans.com 2014-5-30 15:09:00 21世纪经济报道

导读:当前中国房市正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境地。近日杭州市政府出台的商品房实际成交价低于备案价超过15%将限制网签等规定,如今看来并非个案,而是一些城市都设有15%-20%的限价规定。新近的例证是东莞部分开发商降价超过15%的楼盘,都无法网签。

  当前中国房市正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境地。近日杭州市政府出台的商品房实际成交价低于备案价超过15%将限制网签等规定,如今看来并非个案,而是一些城市都设有15%-20%的限价规定。新近的例证是东莞部分开发商降价超过15%的楼盘,都无法网签。

  其实,各地的限价机制类似于股市等的涨跌停式熔断机制,初始目的是防止房价过快上涨。不过,股市熔断机制是在有价证券价格大幅波动下,通过自动熔断交易,为市场提供一个冷静决策的缓冲空间,熔断时间结束后,系统会自动恢复交易,而房市的限价机制并不是一种交易决策的自动缓冲机制,即开发商的实际房价超过报备价格,商品房网上销售系统会自动锁屏禁止交易,且要恢复交易,需开发商重新启动时间为20天-60天不等的房价报备流程。这势将极大增加房市交易成本和时间等待成本等。

  不仅如此,由于并非如股票等标准化产品,房产属于资金密集型的非标准化耐用品,这使得房市的限价机制,存在放大市场交易和价格风险,扭曲房市资源配置等之虞。因为中国房市不同于美国通过按揭资产证券化(MBS)、CDO、CDS和CDX等已高度标准化,为市场提供了有效的风险对冲和管控机制等,这使不论是住房购买者还是开发商,都缺乏有效手段对冲房价重新报备期间的市场时滞风险。何况,目前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等,使其面临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角色冲突,而很容易使房价重新报备掺杂更多自由裁量空间,出现类似于“抽屉协议”的行政干预等非市场因素——这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的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不符,根据全会精神,改革就是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当前地方基于自身利益保房价、变相刺激房地产之意愿是明确的,一些舆论也直白房价过度下滑对经济没有好处。但问题关键在于,继续以人为之力反转市场自发调整周期,有悖市场逻辑和规律。因为,一则中国公私部门负债率较高,尤其是地方政府,而若不出台超越2009年的宽松货币政策,单凭行政技术就反转市场预期是一种智识上的致命自负;一则当前房市羸弱走势本质上是中国全要素生产率(TFP)边际递减、真实储蓄率稀缺等的必然结果,即决定房价涨跌和极差地租的,不是所谓的城市化进程,而是TFP的相对变化率,缺乏TFP支撑,房价和级差地租的上涨就是一个庞氏泡沫。

  当前中国房价泡沫业已增加经济运行成本,如其进一步压低了国内投资边际收益率,抬高人民币计价资产的风险敞口,导致金融市场中长端利率高溢价上翘,蜕变成攀附在中国经济金融体系上的“吸血虫”,不利于经济的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当前房价挤泡沫杆虽会带来经济短痛,但长期看利大于弊。

  鉴于此,限价机制实际是一种扬汤止沸的做法,若不及时有效矫正会加剧房市滞销,容易导致开发商出现流动性甚至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助长房价下跌预期,加剧房市风险敞口,进而存在把经济金融体系拖入债务紧缩和信用紧缩的悬崖之边的可能。而若把限价机制回归为真正的备案制,减少行政干预,纵然会强化房价下跌预期,但开发商降价换量的市场应对之术,实际会降低经济金融体系中的敞口风险,缓解因限价机制带来的市场价格刚性,导致房企陷入债务和信用紧缩,而触动经济体系内的资产负债表衰退风险。

  因此,当前是用止痛片还是要靶向疗法医治房价泡沫,关键是克服地方对经济认知的致命自负。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