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失业时间为15-26周这一细分群体的失业率对通胀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失业率影响工资,进而影响通胀。世界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也往往是在稳定就业和温和通胀两个目标之间取得均衡。然而,如何选取失业率指标在全球都是一个现实难题。
我们研究发现,人们对于究竟是短期失业率还是长期失业率才会影响通胀的争论,本身就是具有误导性的。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奥巴马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ors)前任主席艾伦·克鲁格(Alan B. Krueger)所领导的经济研究团队,曾经将影响工资的因素归结于失业短于27周、的人口所对应的“短期失业率”。
“长期失业者占比虽然达到了历史最高峰,但是在整个劳动力大军中仍处于边缘,因此他们对于劳动力市场和经济所能产生的影响力十分有限。”克鲁格在一篇论文中写道。
不过,亦有人与克鲁格持不同观点。任职美联储联系理事的基利(Michael T. Kiley)也曾在一篇研究报告中表示,短期和长期失业率对于通胀的影响是相等的。
我们从美国劳工部的数据中截取1994年一季度至2014年一季度的数据。从经验看,虽然使用最常见口径的总失业率大体合理,但是在金融危机前后却存在变化。如果用失业率衡量劳动力供给,用职位空缺率衡量劳动力需求,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以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为分割点,鲜明地分成了两组(两个函数)。
在剔除长期失业者后,我们发现短期的职位空缺和失业情况并未出现明显偏离,也就是说,剩余劳动力衡量的供需状况可以通过的单一的函数关系反映。这也说明,长期失业者其实依然保留在劳动力大军当中,但是相比于在职人员其竞争力要低很多。
我们发现用失业时间在15周至26周之间的群体对通胀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如果用长期失业率来衡量,会产生一种劳动力市场疲弱的幻象。长期失业人数增长的影响需要进行调整,这一事实也不能够成为限制工资增长的理由,我们认为,美国的自然失业率已经上升至接近7%。
这一观点并非臆想。如果抛开长期失业者不看,我们注意到在衡量失业率对通胀的影响方面,使用窄口径比宽口径更有效。
如果再对失业者按照失业时间进行细分,以失业5周以内的人为对象统计失业率对核心通胀具有最佳的预测效果。然而,过分注重太短期的失业者并不能反映实际问题。例如,一个失业5周的人可能是因为确实找不到工作,也可能是处于换工作之间的休息间隙。相反,以27周作为长期失业时间的临界点是一个折中的选择,一个失业长达27周的人几乎可以确定是在求职过程中不太顺利。基于这一原因,我们已经将失业5周以内的数据排除。
在2011年以前,我们就曾对这一问题做过研究,当时15周以上的失业者对应的失业率对于通胀有良好的预测效果。但是在此之后,预测效果明显下降。其原因很可能是随着金融危机带来的大规模失业,在2011年以前的失业影响物价主要反映在这一组数据中;而在此后随着经济和就业复苏,那些依然失业的人群对通胀产生的影响要超过就业者。
因此,再选择次优的数据组就轮到了15-26周的失业者。这一群体的失业者人数随着时间的变化也相对稳定。尽管如此,相比处于经济强劲增长和劳动力市场复苏的周期,在长期失业率高企的环境下这一组数据更有说服力。
最后,我们要提醒读者的是,这一研究结果依然需要结合当前的美国劳动力市场环境当中来看。15-26周这一细分失业者群体的失业率只是作为更精细化研究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