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中国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新一届中央领导正在着力推动的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推进的最新表现。
稍前还有:黑龙江的哈大齐经济区、吉林的长吉图经济区、黑龙江和吉林的哈长城市群、辽宁的沈阳经济圈和“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环渤海地区、河北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山西的太原城市群、山东的半岛城市群和黄河三角洲、长三角、安徽的皖江经济带、浙江的环杭州湾经济区、福建和浙江的海西经济区、江西的昌九经济走廊、广东的珠三角、广西的北部湾经济区、云南的滇中城市群、贵州的黔中城市群、四川和重庆的成渝经济带、湖南的长株潭城市群、湖北的武汉城市圈、河南的中原经济带、陕西的西咸一体化、陕西和甘肃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内蒙古和陕西的呼包鄂榆经济区、宁夏的沿黄经济带、甘肃和青海的兰新经济(310358,基金吧)区、新疆的乌昌一体化等。
以上并非是一个全名单。上述区域既有省内的经济一体化区域,也有跨省的经济一体化区域。既有自然形成的经济一体化区域,也有政府着力推动的经济一体化区域。这无疑反映出中国正处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阶段。
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推进是有理论依据的。亚当·斯密的理论告诉我们,发展取决于效率的提高,效率的提高取决于分工的深化,分工的深化取决于市场规模的扩大、市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区域经济一体化意味着区域内部不同城市或地区分工协作的加深,而分工协作的加深可以极大地提高效率,可以实现一体化区域内不同城市或地区的共赢,或者提高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是笔者提出的经济增长供给“三大发动机”(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中的结构优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中的一部分,可以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之所以许多国家都在谋求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各地都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中国政府亦积极支持和鼓励区域经济一体化,都是因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
近年来,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之所以快速推进,还有如下一些原因。
一是区域产业合作和产业转移越来越多。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区位条件和要素禀赋优势,有不同的特色优势产业,面临不同的成本压力,因此开展区域产业合作可以实现共赢。而且,由于一些先发展地区的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环保成本快速上升,而后发展地区在这些方面拥有明显的低成本优势,因此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和重组就具有内在的动力。而区域产业合作和产业转移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中可以更好地实现。
二是人口的跨区域流动日益频繁。由于户籍制度逐步放开,人口流动的制度障碍越来越小,加之不同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存在差异,人口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日益频繁。2012年就有2.36亿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在城乡之间流动。人口流动不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而频繁流动,必然带来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这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动力。
三是环境治理的联防联控日益迫切。中国气象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安徽、湖南、湖北、浙江、江苏等13地均创下“历史纪录”。2013年是北京正式执行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第一年,全年空气质量一级优天数41天,二级良天数135天,三级轻度污染天数84天,四级中度污染天数47天,五级重度污染天数45天,六级严重污染天数13天。全年三级轻度污染以上的污染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51.8%,超过一半。持续的大范围雾霾使得大气污染治理迫在眉睫。但雾霾具有流动性,单靠行政区域内画地为牢地进行治理不能解决问题,必须进行区域联防联控。这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巨大的压力,这也正是中央强力推进京津冀一体化的主要原因所在。
四是交通通讯的快速发展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条件。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需要条件的,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交通通讯在区域之间的顺畅连接。所幸的是,近年来高铁、高速公路和民航快速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大规模普及和推广,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强大的支撑。2013年,我国高铁总营业里程达11028公里(占全世界高铁总营业里程的一半左右),在建高铁规模达1.2万公里,成为世界上高铁投产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经超过了10万公里,已经超过了美国的9.2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互联网上网人数6.18亿人,其中手机上网人数5.0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5.8%。
五是政府政策大力支持区域经济一体化。除了最近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区、长江经济带外,还有前三十年已经实施的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喀什经济特区等国家级特区;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浙江舟山群岛、甘肃兰州、广东南沙、广东珠海横琴等国家级新区;浦东新区、滨海新区、重庆统筹城乡、成都统筹城乡、武汉两型社会建设、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深圳市、沈阳经济区、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等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及义乌市国际贸易、温州市金融、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泉州金融等综合改革试验区等,都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密切关系。上述国家级区域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国家的政策支持,这也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推进的重要原因。
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推进,一方面为所在区域带来了发展机遇和动力,提升了所在区域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为建设全国统一市场、优化全国的人口和资源配置、提升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率带来了动力。虽然我国目前面临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的挑战,但鉴于我国仍处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时期,发展潜力不可低估。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和创新驱动,不断释放结构生产力,战略机遇期还可延续更长时间。
区域经济一体化也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政府可以通过规划和政策进行适当引导,但不能越粗代庖,一定要尊重历史规律和经济规律,主要是要通过制度改革消除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体制机制障碍,让人口和生产要素在不同区域之间自由流动,以形成合理的区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