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中国相继达成了久拖未决的中澳、中韩自贸区谈判。
紧接着,美国与印度11月下旬就粮食公共储备和贸易便利化问题达成了政治性妥协,解开了阻挡《贸易便利化协议》生效的最大死结,给多哈回合的终结又带来了希望。
12月5日下午,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进行第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利的重要平台,我们不能当旁观者、跟随者,而是要做参与者、引领者。
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赵忠秀对记者说,这表明了中国全方位开放的积极姿态,希望在未来的国际经贸规则方面,有很大作为。“我想,从某种程度上,也是为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营造气氛。”
中国早已在对外经济上展现积极姿态。在刚刚结束的APEC上,中国作为东道主,已经提出了包括亚太自贸区(FTAAP)在内的一系列议题,并获得各国多种反馈。
这也符合整体国际态势。舆论普遍认为,在美国中期选举结束后,落败的奥巴马政府很难在未来两年推动之前力主倡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或者是多哈回合谈判。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如果能够抓住这个关键窗口期,作为较大区域贸易谈判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也将有所作为。
习近平讲话着力赢得主动
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是此次习近平讲话的重要着力点。
习近平在讲话中表示,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安排这个内容,目的是分析我们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探讨我国加快实施这个战略的思路。他强调,我们不能当旁观者、跟随者,而是要做参与者、引领者,善于通过自由贸易区建设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维护和拓展我国发展利益。
习近平指出,多边贸易体制和区域贸易安排一直是驱动经济全球化向前发展的两个轮子。现在,全球贸易体系正经历自1994年乌拉圭回合谈判以来最大的一轮重构。我国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和坚定支持者,也是重要建设者和主要受益者。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加需要扩大对外开放。“机者如神,难遇易失。”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努力在经济全球化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副院长屠新泉对本报记者表示,习近平还强调了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习近平指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谋划大棋局,既要谋子更要谋势,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建自由贸易区,使我国与沿线国家合作更加紧密、往来更加便利、利益更加融合。
从这个角度说,辐射“一带一路”,也是能够构建更好开放经济体的有效方式。
“例如东北亚地区, 拥有中韩自贸区,以及正在进行的中日韩自贸区谈判,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也与‘一带一路’有关。”赵忠秀解释说,“未来,不论是上海自贸区建设,还是整体对外自贸区谈判,进展都可能会加快。”
对外自贸协定版图不断扩展
十年来,中国已签署自贸协定12个,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中国与东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冰岛、新西兰和瑞士等的自贸协定,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的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以及中国大陆与台湾的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
这其中,与瑞士、冰岛的自贸协定今年均已陆续签订,同瑞士之间的自贸协定,是中国首度同欧洲大陆和世界经济20强国家达成此类协定。
目前,正在谈判的自贸协定6个,涉及22个国家。分别是我国与韩国、海湾合作委员会(包括沙特、阿联酋、阿曼、科威特、卡塔尔、巴林六国)、澳大利亚和挪威的自贸谈判,以及中日韩自贸区和《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
上个月,中澳、中韩都已经实质性结束自贸谈判,转为技术性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