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2014年世界经济走势分析

www.jctrans.com 2014-1-17 15:08:00 半月谈网

导读:2014年,世界经济有望筑底温和回升,全球经济增长点或拓宽,但发展格局生变。

  2014年,世界经济有望筑底温和回升,全球经济增长点或拓宽,但发展格局生变。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进而收紧宽松货币政策后,将使世界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再调整”不稳定期。美国主导的超大“优惠贸易协议”安排,正打乱现行国际经贸格局,全球博弈重心开始由市场转向规则。

  世界经济温和增长可期

  首先,世界经济筑底缓慢回升。2014年应是全球经济“筑底企稳”回升年,多数经济体将好于前两年。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2014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6%,好于2013年。这与经合组织(OECD)和联合国的预测值一致。其中,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将分别增长5.1%和2%,分别高于2013年的4.5%和1.2%。

  发达经济体增势明显上升:欧元区经济止跌回升,2014年可望增长1%;美国经济增速将由2013年的1.6%升到2.6%;日本受消费税提高影响及“安倍经济学”边际效应下降影响,2014年经济增速将由2013年2%回落到1.2%。

  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依然温和。中国经济增速换挡到中速,据联合国预测,2014~2015年中国经济将分别增长7.5%和7.3%。IMF则认为,2015~2018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速将放缓到7%。

  其次,全球经济发展分化。后危机时期,各国经济增长动力普遍不足,全球发展环境异常复杂,金融市场乱象纷呈,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全球发展明显分化。

  作为一个整体,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依然高于发达国家,但是其各自发展又有不同:非洲经济增势相对强劲,亚洲发展中经济体仍居世界最快,“金砖国家”成色差异凸显,中国经济依然最亮丽。

  发达经济体复苏势头整体趋稳:欧洲经济止跌回升,但只是由“重症监护”转到“普通病房”;日本短期复苏似显强劲,但结构改革难有进展,中长期或昙花一现;美国复苏势头趋稳且强劲,但结构性债务与失业问题并未解决。

  再次,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将共同牵引。据IMF统计,过去5年新兴市场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超过70%,即使2013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降到4.5%,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达69%(购买力平价),如按美元汇率计算则达85%。

  2014年,全球经济发展格局将变化,发达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增到54%(美元汇率)。这是自金融危机以来第一次世界经济增长一半强来自发达国家。但是,如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发达国家的贡献率降为35%,新兴市场的贡献率依然达65%。

  无疑,未来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企稳,在推动世界经济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但依然面临严重的政府债务与高失业问题,私人消费不足,产业需要调整,政府严重缺钱,发展后劲不足。新兴市场由于前期透支式高发展,沉积诸多结构性问题,方式必须转变,增速需要放缓,但仍具备后发优势。

  世界经济本是一个整体,理应由发达和新兴经济体共同牵引,两个支点支撑,才能使全球经济“强劲、可持续和均衡”发展。

  发展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首先,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或打乱新兴市场发展秩序。酝酿数月后,美联储终于从2014年1月起将量化宽松额度从850亿美元缩减到750亿美元。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坦言,尽管调整政策,但不是撤出刺激,货币政策宽松程度与之前相比将“大体相当”。可见,美联储对退出量化宽松依然持谨慎态度。如果不发生意外,美联储上半年或收窄量化宽松幅度,下半年或全面退出,货币政策或于2015年收紧。

  这将是世界经济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金融逆向操作(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已从危机前不足1万亿美元增到目前近4万亿美元),技术性操作难度大,将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风险。2014年仅是第一阶段,未来较长时期内国际金融经济格局将处于“再调整”进程中。

  随着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全球资本将重新布局,全球资本回流美欧,将引发新兴市场股汇市持续震荡、通胀走高、增长放缓,国内发展风险凸显。2013年中期此类风险已上演。国际金融协会估计,流入新兴市场的私人资本将从2012年的1.2万亿美元降至2014年的1万亿美元。

  西方央行收紧宽松货币政策之日,将是新兴市场真正面临风险考验之时。尤其是随着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美元指数将逐渐走强。加上美国“能源独立”与中国经济加速转型,全球初级产品行情下行将加速。严重依赖资源出口的新兴市场国家,将同时面临资本外流和出口资源品价格下跌的双重冲击,发展环境将持续恶化。

  上世纪70年代“尼克松冲击”引发西方货币竞争性贬值和发展中国家债务融资高潮,80年代初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引爆席卷拉美和前苏东的债务危机,使拉美经济陷入“失去的十年”,加剧前苏东经济崩溃。面临世界经济中新的不稳定因素,新兴市场应该为2015年美联储转变货币政策做好准备。从更长远来看,要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加强南南合作,降低可能的风险。

  当然,2014年新兴市场面临的冲击或可控。一是自伯南克宣布退出量化宽松以来,全球市场已经做出自我调整,新兴市场经历了第一波资本外流冲击,美长期债券利率上升,房地产市场降温。二是受到政府债务、财政赤字和失业率问题等结构性问题和国内政治极化影响,美国货币政策难以剧烈调整。三是美联储主席一职由鸽派耶伦接替,可预见性增强,市场恐慌情绪降低。

  其次,超大型自贸区安排或打乱现行国际经贸格局,加剧全球市场尤其是规则博弈。危机之后,全球化趋势明显减缓,保护主义盛行恶化了国际贸易环境。据统计,从2008年11月到2013年5月,全球共实施贸易保护措施3334项。

  与此同时,区域一体化如火如荼,尤其是2014年美国经营数年的经贸“两洋战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TTIP)即将成型,美国有意借此重掌国际规则制订权。TPP将该地区辛苦经营数十年的区域合作架构全面打乱,各国不得不重新选边,区域合作版图将重组。TTIP则将跨大西洋的美欧重新黏合在一起,加之加拿大与日本的参与,一个扩大版新的“七国集团”开始成型。美国将TPP与TTIP视作“面向21世纪的协议”,其标准与规则超越WTO框架,并将自贸谈判重心置于边境内宏观政策,如放松监管与竞争政策而非关税。一旦两项协议达成,美欲将其标准与规则纳入WTO谈判,这将使非参与方遭遇巨大压力,有一种被规范逼迫而需重新“入世”之感。

  总之,世界经济正处在刺激政策退出的消化期、结构调整与转变方式加速的阵痛期,以及由危机前非理性繁荣转向后危机常态发展的温和增长期。全球发展分化则使世界经济仍能保持温和增长,但三重因素叠加将使国际环境异常复杂。(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陈凤英)

物流新闻手机客户端免费下载 安卓用户下载

本文关键词:陈凤英,2014年,世界经济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