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都在放缓,甚至在今后的若干年内也将经历这样一个增速放缓阶段。全球经济面临一个新的调整再平衡的过程,最主要的是金融如何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撑,这就是目前全球经济面临的新常态。而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新常态有三个显著特点:
第一,经济增长三大基础要素发生了变化。一是随着人口老龄化,人口的红利正在削弱,整体的劳动生产率自然下降;二是曾经的高储蓄率开始下降,资本效率也开始下降,这种情况下导致了资金成本的上升;三是虽然我们国家有创新发展战略,但是从目前来讲我们的技术、创新还比较落后。
第二,经济已经进入一个三期叠加的状态。习总书记说,我们进入一个战略机遇期,在这样一个战略机遇期又面临三期的叠加,一是经济增长速度换档期,由原来的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长,转换为现在7%左右的增长;二是要面临换挡期的阵痛问题,这最终需要改革完善;三是对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仍然主要还得依靠投资。
第三,解决经济增长问题的办法和渠道只有改革。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习总书记说:“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的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这其中的重点,一个是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一个就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们改革遇到的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就是部门利益和既得利益,部门利益涉及到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既得利益就是一种利益固化的表现。
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改革决定中提出的改革措施共有336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三项措施是重点:一是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二是推进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改革;三是财税体制改革。对于金融改革来说,我认为有两个主题词:一个是开放、一个是市场化。这两点是契合三中全会改革精神的,金融体系的改革必须是先行先试。
相对于改革来说,开放包括两个方面,即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从对内开放看,主要是放宽国内金融业的准入限制,就是放松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等金融机构的限制,同时还包括正在推进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包括证券市场IPO制度改革。从对外开放看,包括调整外资银行的准入条件,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还包括资本市场的放开。对市场化而言,李克强总理说要把市场能决定的事情交给市场来做,市场对资源起决定性的作用。那么在市场化改革当中,体现在金融领域主要反映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汇率市场化改革以及人民币可自由兑换。
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通过存款保险制度使得政府的隐性担保逐步退出,采用市场化的机制来解决金融机构市场退出问题。当出现金融风险的时候,有存款保险基金来偿付存款,这是一个配套制度。不再是由政府层面去接管,而是采取市场化的手段退出,甚至包括破产清算。
因此,在跨越式推进东北金融改革过程中,一方面要抓住东北振兴的重要机遇,抓住东北的产业基础,以产业金融为突破口,实现东北的金融振兴;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要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支持,同时也要高度重视普惠金融的发展,把金融服务下沉,惠及到整个东北地区,惠及到小微企业,惠及到社区老百姓、特殊群体。同时,金融振兴的突破口在地方金融,要利用现有的改革方案合理地划分地方与中央的金融分工,向中央提出一些适合东北发展的具体政策主张,把这些政策用于促进东北经济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