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傅光云 姚以镜
全球化力求将生产要素的效用最大化,但市场的自由遇到政策的约束,发达国家制造业“空心化”,发展中国家虚拟经济“贫血”,经常账户赤字国过度消费,经常账户盈余国过度储蓄,全球经济失衡病症一直未能缓解,2008年后,“病情”更甚,幸好有中国经济这台世界经济引擎,全球经济虽失衡,未失重。
只是随着中国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逐渐转弱,中国经济面临转型升级,近两年,经济增速逐步放缓,在没有新引擎出现的当下,世界经济需要活力,但中国经济需要效率,担忧来了。经济学人智库最新报告称:“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减速正在给全球经济增长造成影响。”
那么,中国经济减速或者转型,对全球经济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在中国的外资企业又将如何应对?中国未来是否仍是最具吸引力的市场?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到底该怎么做?中国企业的新机遇又在哪里?
全球痛点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除了对商品的全球价格体系产生影响,还给“外资”的进与出带来不确定性
“我现在就是风箱里的老鼠,既要承受来自上游钢厂的压力,还要受到下游终端用户的挤压,两头受气。”一位民营钢贸公司的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由于产业转型,钢材供大于求,卖方市场竞争“白热化”。
痛苦的不只是中国企业,在全球多个地方均能感受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阵痛。印尼北苏门答腊省棕榈种植园所有人Maruli Sitorus表示,中国的需求量下滑,棕榈油价格下跌,过去一年,收入减半。
在南非,因中国需求放缓,铬与锰等重工原料出口量大幅下滑。为扭转困境,当局甚至希望通过中国对食品的需求量增长抵消对重工原料需求下降的影响。
复旦大学全球投资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袁堂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新兴国家遇到发展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如今正由外需拉动经济转为内需拉动。
事实上,随着中国需求量的下滑,大宗商品、特别是贵金属的价格已远离价格高位。澳大利亚、巴西等矿业出口大国均受影响。有观点认为,中国大陆经济增速减缓将使中国台湾、韩国、智利等经济体最“受伤”。
对于新兴市场面临的因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的不确定性,摩根士丹利资产管理公司新兴市场项目负责人鲁奇尔·夏尔马认为,未来几十年改变世界经济的大转型正在成形。那些受益于中国投资热潮和商品热潮的国家将受到影响,过去十年,商品出口国经济大放异彩,未来十年,由于大宗商品价格的走低,商品进口国将持续受益。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除了对商品的全球价格体系产生影响,还给“外资”的进与出带来不确定性。据国家外汇管理局2月1日公布的数据,2012年,中国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1173亿美元(4月3日公布《2012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时,这一数据被修正为逆差168亿美元),是自1999年以来中国国际收支首次从持续“双顺差”转为“经常项目顺差、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
对此,有观点认为,中国正出现外资大规模撤离现象。不过,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认为,外资大规模撤离中国一说不符合实情,“从目前来看,外资的撤离基本符合市场运作规律,外资的变动主要受回报率的影响,但总体来看,中国仍是世界第二大利用外资的经济体”。
世界机遇
中国经济减速转型,规避了硬着陆风险,给世界经济注入了一针稳定剂。经济增长模式从外需驱动转内需拉动的过程,也是中国市场彻底打开的过程,13亿人口的超级市场将惠及全球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无论对中国,还是世界,都将产生新机遇。以美国为例,有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的减速对美国利大于弊,虽然中国经济减速意味着全球需求下降,但也为美联储维持宽松货币政策创造了空间。目前中国是美国进口海外商品的最大来源地。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份,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成本实际已较上年同期下降1%。
鲁奇尔·夏尔马认为,中国经济的转型虽然导致了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但这未必是一件坏事,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外需驱动转内需拉动的过程,也是中国市场彻底打开的过程,13亿人口的超级市场将惠及全球。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石建勋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中国经济减速转型,规避了硬着陆风险,给世界经济注入了一针稳定剂。
在他看来,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给世界经济带来两大红利。一方面,从经济增速上看,以经济体量来估算,中国7%的GDP增长率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就可达到30%到40%,5%甚至6%的GDP增长率对于欧美市场的贡献已经足够;另一方面,从产业转型上看,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一些低技术含量的廉价劳动力生产开始转移到了其他新兴国家,这对其他新兴经济体来说,也是一个发展机遇。
事实上,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对欧美制造业也有利好。在复旦大学教授孙立坚看来,美国等发达国家希望制造业回流,可以解决就业率低的燃眉之急。
制造业的转移和分流对中国经济会不会产生“釜底抽薪”的副作用?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制造业部分回流发达国家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不会很大,一是由于发达国家的高劳动力成本只会使少数高端制造业回流,大多数企业是无法承受发达国家的高劳动力成本的。
另一方面,廉价劳动力生产向东南亚转移对于中国的产业结构也是好事,况且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未来最理想的状态是部分廉价劳动生产向中国中西部转移,而东部地区则加快产业结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