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浙江省一季度企业破产案件数量的急剧上升,浙江当地银行的不良率也在急速上升之中。据21世纪网(微博)报道,江省高级人民法院5月6日发布的《2012年浙江法院企业破产审判报告》(下称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该省法院已正式受理或审查受理65件企业破产案件,接近去年全年143件的一半。
值得注意的是,破产企业多集中在温、宁、嘉、杭地区,分别为温州地区31件、宁波地区24件、嘉兴地区24件、杭州地区19件,占收案总数的68.5%。区域性特点较明显,嘉兴、绍兴破产企业中纺织企业较多,宁波机械制造企业较多。
从行业来看,纺织、服饰、电子等传统制造业企业是破产企业主体,共有59家,占比超过40%。但光伏、造船、房地产等行业破产企业也在增加。此外,房地产公司破产案件在去年明显增多,2012年浙江法院共受理10家房地产公司破产案。
据浙江在线报道,2011年下半年以来,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受诸多因素影响,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效益下降,偿债能力减弱。民间融资活动引发局部金融风险,部分地区出现中小微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蔓延的趋势,陆续出现企业主“跑路”现象。
浙江省高院的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新收企业破产案件,中小微企业占90%以上。省高院相关人士表示,小微企业进入破产程序增加,一方面表明基层法院企业破产审判工作的推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朝小微企业传导、扩散的趋向。
此外,浙江高院民二庭庭长章恒筑也表示,2012年,全省法院共受理企业破产案件143件,同比上升85.7%,破产企业资产总额120亿余元,负债总额243亿余元,涉及企业职工1.1万余人;审结企业破产案件89件,同比上升64.8%。
值得玩味的是,今年1-3月,浙江法院又已正式受理或审查受理65件企业破产案件,几乎占到去年受理案件总量一半。“与前几年不同的是,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开始向银行系统传导,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连续14个月‘双升’。”章恒筑称。
据了解,金融债权在企业破产债权中已占据较高比重,从对浙江12家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调查来看,12家银行机构破产债权超过73亿元,占破产债权总额243亿余元的30%。去年年底,浙江省高院要求全省法院加快审理银行提出的破产申请,为银行加快不良贷款核销提供便利。
建设银行浙江省分行通过依法在破产程序中取得法律文书核销不良资产10亿余元。另据浙江省银行业协会副会长吴丽娜介绍,经13家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行的统计,2012年,共起诉金融案件超13654件,金额超396.32亿元,通过执行执行共回收不良贷款超过61.05亿元。
企业破产案件的大增已对银行各项指标产生影响。据浙江银监局数据显示,2013年一季度不良继续双升,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014亿元,比年初增加62.8亿元;不良贷款率1.64%,比年初增加0.04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2年报》数据也显示, 2012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929亿元,不良率0.95%。其中,浙江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均为全国最高。而2011年“第一名”的广东省,2012年末不良贷款为521.2亿元,低于浙江和江苏,较上一年下降40.7亿元,不良率0.93%,下降0.23个百分点。
部分浙江的银行业人士称,真实不良率或比公布的数据更高。一股份行杭州分行人士称,五级分类实际操作中常发生偏离,银行通过技术手段,将损失较高的贷款划入损失较低的贷款类别。此外,为应对层层下压的不良率考核压力,一线的分行支行不惜采用平移、覆盖、展期等方式,掩盖真实数据。
往年浙江银行业不良率较低,一定程度是因为江浙部分企业资金链一头连着银行,一头连着民间借贷,贷款人借用民间资金进行转贷的掩盖因素。而企业关闭、停产,民间借贷风险向银行体系传递,也推动银行不良的双升。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3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也表示,为应对内部绩效考核和外部监管考评,部分银行隐瞒不良的现象比较突出。去年二季度以来,商业银行逾期贷款规模持续大于不良贷款,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之比也较历史平均水平明显上升,反映出贷款五级分类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