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稳定的经济增速做保障。10月31日召开的三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要在必要和可能之间、在转型升级与保持合理增长速度之间,找到一个“黄金平衡点”。
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需要稳定的经济增速做保障。10月31日召开的三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要在必要和可能之间、在转型升级与保持合理增长速度之间,找到一个“黄金平衡点”,使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保证较为充分的就业,同时要加快结构调整,着力提质增效,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平均GDP一直保持在9.8%的增长,为增强国力、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保障。2013年以来,在一揽子的主动调节下,我国一季度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8%,均运行在7.5%到7.9%的合理区间之内,经济运行稳定且稳中有进、稳中增质、稳中向好。
今年夏季,国内没有拉闸限电,没有出现“电荒”,在持续高温倒逼用电增加的背景下,这样的“意外”难免让一些人心里发慌。两个月过去,三季度的数据使得前段时间唱衰中国的言论不攻自破。
同时应该注意到,前三季的GDP增长曲线,也显示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正从之前的高速增长换挡进入了中高速增长。当然,这不是一个猛然的下落,而是一个缓中趋稳的平稳过渡,往前回溯,我国已经连续六个季度将GDP锁定在7.4%至7.9%的狭窄区间。
目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维持过去那样的高速增长已不现实,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支撑,许多困难和问题尤其是保就业就难以解决。
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而最大的民生就是就业。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的劳动力总量都将在8亿以上,首先面临的问题或压力还是要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这也正是我国制定合理增长区间“下限”为7.5%的重要科学依据。这意味着,发展优先的基础不能变。
当前依然存在的、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的解决也需要一定发展速度的支撑。我国的稳增长初见成效,内生动力在逐渐增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正呈现积极变化,但需求下降、地方债务、影子银行、产能过剩等问题依然需要妥善解决,面对未来复杂的国际形势变化,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任务仍然繁重。
还有两个月2013年就将收官。回望前三季度,经济稳增长的实现,也离不开一揽子的调结构、促改革政策措施的反哺与促进。其中简政放权、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加快中西部和贫困地区铁路建设、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改善小微企业生存环境等都在不断释放着改革、创新监管的红利,给经济平稳运行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四季度是确保全年经济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也是创造明年良好开端,考验经济回升是否可持续的关键。这些都要求在经济稳中向好时,保持冷静头脑,加强中长期考虑,不能因为经济指标的一时变化而麻痹大意或者改变政策取向,影响来之不易的结构调整机遇和成效。
不过,优先发展,完全不等同于“以GDP高低论英雄”。中国已经走上了打造经济升级版的道路,着力发展绝不能走老路。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进行全面深化改革。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明年是深化改革的有利时机。我们要把深化改革与进入中高速稳增长期有机结合。只有抓住窗口时机进行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和长远后劲,才能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