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聚焦英国未来动向 脱欧论引发美德外交警告

www.jctrans.com 2013-1-16 9:23:00 第一财经日报

导读:在欧洲政界中,德国总理默克尔与英国首相卡梅伦之间的僵冷关系已是公开的秘密,不过这一次德国警告英国不要在分裂欧洲的道路上越行越远,却已经远超领导人私交不佳的范畴了。

  在欧洲政界中,德国总理默克尔与英国首相卡梅伦之间的僵冷关系已是公开的秘密,不过这一次德国警告英国不要在分裂欧洲的道路上越行越远,却已经远超领导人私交不佳的范畴了。

  拜欧债危机所赐,英国本土的欧盟怀疑论者队伍不断壮大。英国的两位重要盟友——德国与美国在外交上的警告,目前看来起到了反作用:英国不仅对此置若罔闻,而且还进一步鼓励国内反对欧盟的声音。

  “不想生命被德国支配”

  在德国,你极少能看到“科石巴姆”(Krichbaum)这样的名字出现在德国媒体的头版新闻里,但默克尔所领导的基督教民主联盟(CDU)中的这位成员,上周却占据了不少英伦媒体的头条。

  “默克尔最亲密的一位盟友警告卡梅伦不要试图敲诈欧洲其他国家。”英国《卫报》这样写道;小报《每日邮报》则直接称科石巴姆对英国的警告言论“厚颜无耻”;卡梅伦所在保守党的议员道格拉斯·卡斯韦尔则回应称:“英国人不想让自己的生命被德国支配。”

  上述激烈的言语冲突,正发生在科石巴姆上周带领德国议员代表团访问英国之时。作为德国联邦议院中欧洲事务委员会的主席,科石巴姆对英国在欧盟范围内的孤立情绪做出了警告,说“这并不符合英国的利益”。

  他的这一警告,针对的是卡梅伦近期一系列质疑欧盟的言论。卡梅伦还表示,在许多共享政策方面,如果英国的欧洲伙伴拒绝跟风,将可能导致德国和其他成员国在进一步整合欧元区方面的努力泡汤。

  当被问及德国如何应对卡梅伦的这一表态时,科石巴姆表示:“如果你勒索其他国家,你就不能创建一个政治未来。”

  值得一提的是,回到德国国内,并不会有人认为科石巴姆是默克尔最亲密的盟友。不过尽管如此,科石巴姆在伦敦释放的,却正是默克尔所希望传达的信息。近几周以来,默克尔所领导的保守派政府在正式与非正式的会面中,都一直在向卡梅伦传递相同的信息:我们希望你们留在欧盟,但是我们不会为了你们创造一个新的欧盟出来。

  “对于目前英国国内对英国在欧盟中角色的争论,我的意见是,德国需要英国在欧盟内部担任具有建设性以及活跃性的角色。”德国外长韦斯特维勒上周五表示,“欧盟目前肯定有不同层面的整合问题,但是我们希望拥有一个更深入的和更好的27国欧盟,并包括英国。”

  美国也对此表达了忧虑。在本周到访伦敦时,美国国务院欧洲事务助理国务卿戈登表示:“我们同欧盟的关系在不断深化,欧盟在世界上的发言权也在不断提高,我们希望在欧盟内看到一个强有力的英国声音,这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

  德国担忧英国公投

  在未来几天内,卡梅伦计划对欧盟政策发表一个各界都期待已久的主题演讲。

  而默克尔和德国外交部均担心,卡梅伦会利用演讲,宣布英国将就是否留在欧盟举行公投。对此,德国政府已经多次表示,卡梅伦在这个问题上不应该指望德国过多让步——如果授予英国额外的特殊权利,将促使其他国家作出同样的要求。

  就在去年圣诞节前,英德两方的高级外交官曾经在德国有过一次闭门会谈。根据德国媒体的报道,有德国外交官认为,英国人在公投方面不会退步,“英国人认为他们占了上风,毕竟他们在之前阻碍财政契约投票时就已经犯下了相同的错误”。

  欧盟的新财政契约被涂上了浓重的“默克尔德国”色彩,不仅需要进行平衡赤字立法,而且还要在违反新赤字规则时执行自动制裁。不过最终由于英国和捷克拒绝投赞成票,这份财政契约仅仅成为了一份欧盟国家的国际条约,而未进入欧盟的法律框架之内。

  德国政界目前对于卡梅伦是否能控制这场争辩的走向颇为悲观,尽管卡梅伦个人并不希望英国退出欧盟,但他的纵容却激发了其保守党内“欧洲怀疑论者”发表更加极端言论的行为。

  “英国退出欧盟,这可能会不幸成为一个将会实现的预言。”德国国际安全事务委员会负责人芭芭拉·利珀特表示,“卡梅伦在党内的右翼压力是巨大的。”

  不过利珀特也认为,如果举行全民投票,“亲欧洲的力量也将会更努力让自己发声”。

  当然,英国国内也存在着乐观的声音,特别是对于英德关系的认识。英国财长奥斯本在近期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英国一半以上的出口销往欧盟,我们对德国北威州一个州的出口,比对印度全国的出口都多。”

  “英国公司在德国雇佣了20万德国人,但德国在英国却雇佣了40万英国人。”奥斯本表示,我希望英国可以留在欧盟之内,“但是如果让我们留在欧盟内,欧盟本身必须做出改变”。

本文关键词:欧美,英国,动向,外交,警告

【发表评论】 共有评论查看所有评论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