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魏际刚
对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判断是,正处于结构重大调整和增长方式重大转变的时期。中国未来的经济是高增长还是中增长?是下台阶还是跨越发展的陷阱和高墙?完全取决于自身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效果。中国经济要赢得长远未来,关键在于优化动力结构。
优化产业增长动力。改善企业发展环境,降低交易成本,激发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活力,消除对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全面发挥非国有部门对增长的贡献;实施创新驱动,鼓励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发挥技术进步的力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注重研发、设计、软件、品牌、营销、组织结构变革等);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培育,发展现代制造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如产品升级、流程升级、功能升级、价值链升级、产业结构优化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消费服务、商务服务、生产服务和精神服务等)和新兴产业(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下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健康、养老、文化、应急、快递、供应链服务等)。
优化投资增长动力。优化投资结构(如投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中西部铁路网、城乡物流基础设施等),引导资本流向高科技、环保、软件等行业;政府投资更多投向基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研究、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领域;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政府的财政政策启动民间投资需求,利用好居民储蓄;发展和培育资本市场,提高政府的政策水平和上市公司的成熟度,提高全社会的投资质量与数量;通过适度补贴、融资便利和市场竞争性、自由性和流动性,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
优化内需增长动力。提高居民收入,增加内生需求,形成公平、公正的收入分配制度,挖掘新需求,鼓励绿色消费,促进消费结构调整升级,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缩小贫富差距,改善居民生活,构筑社会安全网以增强消费信心,提升隐性需求。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人口转移,将城市发展与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结合起来,建立规模优化的城市经济,发挥城镇化在经济增长、转移劳动力、资源合理高效配置方面的重要贡献。
优化制度增长动力。健全和完善市场机制,建立统一的国内大市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减少政府滥用职权、腐败臃肿等现象;减少政府行政干预,更好地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积极的公共和社会化服务,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深化教育制度改革,放宽教育服务的准入,提高国民素质,建立面向产业的教育、培训和人才制度。
优化外部增长动力。深化对内、对外开放,更大程度地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全球价值链、推进贸易便利化、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推动贸易和地区一体化,更大范围获得国际资源,增进与新兴经济体的合作;与欧、美、日、韩、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建立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在更为广泛的领域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推动有利于中国的全球治理规则制定;培育跨国企业;利用全球生产要素资源,引进技术、人才、外资(FDI)和R&D资本,鼓励与外资联合研发,共同开拓,在竞合中共享成长、共同进步;加快海外投资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加快国际接轨,加强对外政策的战略规划和协调,与其他国家建立良好的风险分担机制;稳定国际需求,优化出口结构,提高出口效益,发挥其协调经济结构、缓解产能过剩的作用;维护和平的国际环境,为增长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