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对已实施两年之久的扩大进口政策再度加码。商务部官员11月16日表示,中国将继续坚持鼓励扩大进口的政策和措施,并且还将出台新措施以推动外贸平衡发展。
减少贸易顺差和外储压力
促进进出口贸易平衡是中国扩大进口的重要原因。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徐洪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一直以来,我国外贸顺差过多,出口多于进口导致国际贸易失衡,在国际社会上面临一定压力。我国政策从过去鼓励出口到出口兼顾进口再到现在的鼓励扩大进口,这种转变能改善贸易失衡的问题,还能减少贸易顺差,减少外汇储备的压力。
“之所以扩大进口,还因为我们有能力做这件事情。”徐洪才对记者说,中国拥有3万多亿美元外汇储备,这笔钱与其贬值不如花掉。有专家指出,这么多年来,由于贸易顺差大,中国虽然获得了可观的外汇储备,但却是大量物质财富流向他国,而他国进入中国的商品不够多。
徐洪才指出,扩大进口还有利于促进国内就业,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增长。他说,随着大量生产要素和资料从国外进口,国内必定要有相应的人力资源来配套,这有助于国内的就业。
对外贸易已经基本平衡
几年来,中国从鼓励出口到鼓励扩大进口,转变的不仅是观念,还有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比如在最近召开的代表中国外贸风向标的第11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中国向全球市场发出了“扩大进口”的强烈信号,举办了空前规模的进口推介活动。商务部还正式授予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为全国首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试图以外高桥为试点,为其他地区进一步加大进口提供样本经验。
中国鼓励扩大进口的政策已初见成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介绍,2008年中国进口增速开始超过出口增速,且差距逐年扩大,由2008年的1.3个百分点扩大到2010年的7.5个百分点。今年前10个月进口增速仍比出口增速快4.9个百分点,累计贸易顺差同比下降15.4%。沈丹阳说,1—10月份,我们的贸易差额占GDP的比重只有1.4%,国际公认的所谓贸易基本平衡,就是顺差占GDP3%以内。我们的对外贸易实际上已经是基本平衡了,相信到年底这个趋势还会进一步加强。
除了继续从宏观政策、公共服务、贸易便利化措施等方面促进进口外,沈丹阳介绍,下一步扩大进口的措施主要包括三方面:优化进口结构方面,一是增加短缺工业品和生活用品进口,扩大重要商品战略储备进口;二是按照产业政策和转型升级的要求,积极进口先进技术和关键装备;三是鼓励增加自主要贸易顺差国进口。推动进口便利化方面,一是全面梳理进口管理框架和政策,继续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二是会同海关、质检等部门继续简化和放宽进口管理,建立重点商品、重点企业绿色通道,减少进口环节和手续,降低进口费用和成本。完善进口促进和预警体系方面,一是完善进口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提高政策透明度,营造良好贸易环境;二是开展进口贸易促进活动;三是积极赴境外开展投资贸易促进活动;四是加强进口分析和预警。
“优化进口结构很重要,我们辛辛苦苦挣的钱不能乱花。”徐洪才说,除给我们需要的产品外和技术外,希望美国对我高科技产品的出口能够开放,希望欧洲能对中国企业到他们那里投资开放。
每年贡献超万亿美元需求
专家指出,在欧债危机阴影笼罩、全球复苏进展乏力的背景下,中国进口大幅增长,对遏制全球贸易急剧下滑不仅起到“稳定器”作用,还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扭转失衡的新动力。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前一段时间在英国发表署名文章称,从2008年到2010年,全球进口萎缩了8.4%,中国却增长了23.3%,每年为全球贡献万亿美元以上的需求,占全球进口比重从6.9%升至9.3%。目前,中国成为推动全球贸易平衡增长和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沈丹阳表示,预计今年中国新增进口达3600亿美元左右,这是对全球经济增长的一大带动因素。
中国需求为世界各国提供了规模空前、增长迅速的市场,许多国家从中受益。陈德铭指出,目前,中国已是日本、韩国、东盟、巴西、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第一大出口市场,欧盟第二大出口市场,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并已连续3年成为最不发达国家最大的出口市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康荣平对本报记者说,我们扩大进口能增加其他国家的就业,帮助其他国家创汇。如果总是逆差,有些产业单一的中小国家就没法发展了。徐洪才表示,中国扩大进口,能增加贸易伙伴对华的出口,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