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坦宽阔的沥青路直通县城,水泥路直通家门口,现在,咱村里和城里一样好,空气还新鲜,为啥不晒晒这梦寐以求的美好生活呢?”10月25日,内蒙古自治区科右前旗俄体镇永远村的杜丽梅一边将新房、新院、新路统统拍成照片,“晒”在朋友圈里,一边向记者“炫耀”。
这些照片展示的只是内蒙古的小小一隅。金秋十月的内蒙古沃野田畴,农村公路密织成网,农牧民群众终于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出门还要“看天”的困顿局面,大家都说:“大路小路修到了我们的心窝里。”
沥青路通村 小生产有了大市场
2013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玛吉格老额吉的蒙古包里做客时,老人曾热切地向总书记道出了牧民们的期盼——草原最需要的就是四通八达的道路。内蒙古交通人雷厉风行,如今已将总书记的嘱托落地:从2014年起至今,全区农村牧区公路完成投资355.5亿元,总里程已达16.3万公里。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以来,内蒙古消除农村公路上的“断头路”6000余处,延伸通达深度1.5万公里。截至今年9月,嘎查(村、场)街巷硬化项目已完成投资319.9亿元。
未来更可期,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在2017年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所有具备条件的嘎查(村)基本实现村村通沥青(水泥)路的建设目标。到今年年底,内蒙古将新改建农村公路里程1.9万公里,新增通沥青(水泥)路嘎查(村)2200个,实现嘎查(村)通畅率达95%。
“沥青路直通田间地头,车辆运输平稳安全。要是在以前,没等出村,菜就颠烂了。”一早,乌兰察布市化德县朝阳镇民乐村的刘文东正忙着装车,他将两车芥菜发往河北省张北县酱菜厂。作为道路畅通的受益者之一,刘文东很享受现在的工作。他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他现在每年的收入达到10万元,前几天还刚刚买了一辆轿车。
和刘文东一样,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开始返回家乡工作。纵横交错的农村牧区公路与宽阔的国省干道交织成网,外面的物资进来了,自身的资源开发了。一个个蔬菜大棚遍地开花,一片片果园硕果累累,粉条加工厂、养殖小区分布在公路沿线,各大企业项目纷纷上马。从此,小街巷融入了大交通,“小生产”挺进了“大市场”,农牧民走上致富路。
硬化路到户 百姓挣上“旅游钱”
当地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路修好了,来旅游的人多了,不仅带火了村里的农家乐,连自家种的菜,养的猪、鸡、羊等都能卖上好价钱。”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黑圪崂湾经营农家乐的刘大妈说。
如今,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使内蒙古草原不再像“深闺女儿”,也让越来越多的农牧民获得利好。从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到品味草原生态文化、民俗风情,老百姓足不出户便挣上了“旅游钱”。目前,全区有447个嘎查(村)开展农村牧区旅游,乡村旅游接待户总数达4200家,其中星级接待户达462家,年接待游客约268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18亿元。
不仅如此,借着旅游业的东风,诸如射箭、摔跤、赛马等蒙古族传统体育项目正在内蒙古蓬勃开展,不但加强了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推广,也带动了健身休闲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