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 陆运| 空运| 综合物流| 船务新闻| 口岸/园区| 贸易| 宏观经济| 产业经济| 时政新闻| 图文天下| 物流专题| 物流网评| 贸易专题| 财经观点| 深度观察| 贸易网评

新藏公路新疆段病害整治完成

收藏 www.jctrans.com 2016-11-1 10:46:00 亚心网

导读:新藏公路新疆段,官兵们正在海拔5200米的高原上整修道路。

  10月28日,经过连续30天的昼夜奋战,新藏公路新疆段道路病害集中整治任务顺利完成。整治后的新藏公路通行能力提高,翻越3座达坂用时较以往缩短3分之一。

  新藏公路新疆段道路病害集中整治任务由武警交通二总队四支队负责,整治路段从新藏公路新疆段起点(位于新疆喀什叶城县零公里),到终点界山达坂,沿途翻越库地、麻扎、黑卡子等6个冰山达坂和红柳滩、死人沟等极度缺氧的凶险地段,全长705公里,平均海拔46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自然环境最恶劣、公路病害最严重的高原公路,冻土、翻浆、沙害、陷车等事故频发。

  为彻底有效集中整治此段道路病害,提高通行能力,从9月28日起,武警交通二总队四支队投入400多名兵力、200多台套装备集中开展道路病害整治。对于损毁的沥青路面,采取切割破损面、换填水稳层、喷洒透层油、摊铺沥青料的办法,全面实现黑色化修补;对于冻融的沉陷路基,采取优选配料、加大填方量、多次洒水抑尘、反复碾压密实、面层铺撒细料的办法,提高通行舒适度;对于被掩埋的边沟边坡,采取人机搭配、清理塌方、修整路肩、清扫路容的办法,确保全线边沟清洁畅通。

  集中整治中,共清理塌方碎落14000立方米,填补沉陷路基39000立方米,修补破损沥青路面21000平方米,清理边沟260公里等,使得原先病害严重的库地、麻扎、黑卡子达坂车流量同比增加了30%,翻越三座达坂用时缩短了1/3,行车舒适度、视野通透性、驾驶安全系数均大幅提高。

  新藏公路新疆段,官兵们正在海拔5200米的高原上整修道路。

  继续阅读

  记者体验世界海拔最高天路

  耳鸣头晕道路颠簸车里与同仁“头碰头”

  “新藏公路”这条被称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天路,究竟有多艰险?修路工作人员又经历了怎样的艰难困苦?他们又是如何常年守候在这样的天路上的?记者亲身体验了一番。

  10月28日9时,吃完早餐后,几家媒体的记者们和武警交通二总队四支队一行20余人,从海拔1350米的驻地出发前往新藏公路。

  山路较陡,出门时本报记者只穿了一件薄款冲锋衣,一上山就冻得牙齿直打架,后来穿上军大衣才觉得暖和不少。

  “海拔较高,大家下车时动作慢一点。”这是每次下车探访时,随行人员嘱咐最多的一句话。

  行进途中,几乎都是无人区,见得最多的就是开着挖掘机及拿着工具、戴着头盔、穿着迷彩服在路边施工的筑路官兵们。这时,有些记者已经出现眩晕、呕吐的症状。

  翻山越岭,在行进了约两个小时后的11时,车队开始靠近公路第一座冰山达坂——库地达坂,这地方简直把人绕得分不清东南西北,因为车辆一路上都在走S形。不过,虽然路线较为曲折,但整条公路却是沥青路面,少有坑洼,一路畅通。

  下山时由于坡度较陡,为了赶时间车速较快,颠簸严重,一行人一路上多次跟车顶“亲密接触”,几名记者的脑袋在车上还曾经相互碰撞。

  沿着公路又走了约两个小时,一行人来到了第二个达坂——麻扎达坂,站在海拔4969米的达坂顶上,下车后,大家问的第一句话就是“有什么反应?”这时,本报记者的反应还不大。

  短暂休整后,一行人再次出发,14时终于到了目的地——30里营地。

  吃完饭,一行人又连忙赶路,丝毫不敢耽搁行程,因为夜晚在新藏公路上行驶非常危险。

  15时30分,从30里营地出发后,一行人开始返程,走了约3个半小时后,来到了新藏公路237公里处,看见这里约有20余名官民们正在忙碌,一个个晒得黑乎乎的。

  下车后,记者看见这群穿着安全服的武警交通二总队四支队的修路官兵们正在沿着山体清理出一条约70厘米宽的边沟。为了防止下雪后积雪从坡度较陡的山上滑到路面形成冰面,修路官兵们已经40多天驻扎在山上了。

  当兵3年的四支队11中队的内蒙古老兵王晓刚说,他自9月6日上山以来,吃住都在海拔5200米的山上,平时修整路面、清理边沟、开挖便道、清理垃圾,仅在“十一”国庆节当日下山回过一次营地,现在已经20多天没洗澡了。

  “这条路山体滑坡、冻融、泥石流等情况时常发生,部分道路路面都是砂石粒,坑洼不平,尘土大,有的路段因冻融等原因出现损毁,而且缺少明显的路标和指示牌,路面也较窄,平均只有4.5米宽,加上弯道多,夜晚车辆行驶很危险,必须抓紧时间对这些路况进行集中整治。”王晓刚说,这条路类似这样需要清理的边沟大大小小有200余处、八九十公里,如今已经修整得差不多了。

  “因高寒缺氧,我们这3个人的工作量只相当于平原上一个人的工作量,施工难度非常大!”机械操作手马月辉说。

  为了赶在入冬前将路面修整好,筑路官兵们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脸上晒脱了皮,嘴唇裂开了口,手上打满了茧,脚底磨出了泡。山上昼夜温差大,风沙狂,还随时会有山体碎石滑落的危险,400余名官兵们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修整路面。

  在沥青路面摊铺期间,很多官兵经常战斗到凌晨时分,吃住在工地,同时还抗击着严重的高原反应。

  采访完毕后,记者一行人继续下山,由于海拔较高,本报记者这时多次出现耳鸣、头晕现象。

  深夜12点,一行人终于再次回到驻地,一天的行程也终于结束。回到宿舍后,本报记者发现同屋的一位同仁一路上已经吐得胆汁都快出来了,高原反应严重得让人心疼!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锦程物流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锦程物流网所有,转载必究。若转载使用,须同时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信息,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