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与市政府组成人员座谈会上,市人大和市政府就2015年“一号议案”的落实完成情况进行了交流。据了解,自中山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立《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道路桥涵建设的议案》为大会议案以来,中山市政府积极落实办理。其中,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畅通工程两年来共建设村级公路1444条,总里程达607.37公里,为此前8年建设总里程的近两倍。工程不仅惠及21个镇区180个行政村,直接受益村民80多万人,更使全市公路密度提升到191.13公里/百平方公里,跃居全省第二位。
共建村级公路1444条
据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煜荣介绍,农村道路桥涵建设任务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分别是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畅通工程、危桥改造工程和农路“硬底化”工程,其中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畅通工程要求两年建设村级公路共1444条,总里程607.37公里。2015年完成851条360.53公里,2016年预计完成593条246.84公里。截至10月20日,已建成1179条,占总建设任务的82%。
在危桥改造工程建设方面,两年危桥改造总任务106座,2015年已完成81座,2016年预计完成25座。截至10月20日,已完成98座,占总任务的92%。在农路“硬底化”工程建设中,原计划两年完成建设目标160公里,2015年已完成243条116.31公里,今年在原有基础上超任务增加73.43公里,两年将完成493条233.43公里。截至10月20日,已完成185.58公里,为原总任务的116%,现总任务的79.5%。
据了解,推动农村道路超常规建设,将极大地改善农村交通环境。
农村农民农业均受益
据冯煜荣介绍,农村道路桥涵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相对落后镇区补齐短板,缩小镇区之间的发展差距。由于市财政补助考虑到各镇区发展的不平衡,遵循差别性补助原则,对民众、神湾、板芙、阜沙、大涌、东升六个镇给予政策倾斜,享受市财政65%的补助,极大地缓解了经济相对落后镇区的资金压力。而村路改造后,汽车可以直通家门口,不仅方便了村民安全出行,也节约了村民建设新房子的运输成本,同时惠及附近的鱼塘和农田。以民众镇为例,该镇土地发包平均价格由原来的每年1200元/亩提升到2100元/亩,村民生活更加殷实。
“农家乐”“乡村游”兴起
此外,农村公路发展惠及民生点多面广,群众出行和农产品外运更加便捷,“农家乐”、“乡村游”迅速兴起,增加了农业产值,带动了社会投资,促进了农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例如,民众镇已开发出上百个规模化果园、菜园、农场、养殖场和示范园区,面积达6万亩。民众镇负责人在会上介绍说,今年国庆期间,该镇一个占地500亩的农场共接待游客3.5万人,仅门票收入就超过100万元。
农民增收398元/人
此外,冯煜荣在讲话中透露,据统计,2015年农路“硬底化”为全市农业带来1909万元的土地增值,受益耕地面积7.34万亩,平均每亩增值260元;同时全年减少农路维护费用449万元。按所经过的农田村民小组人口近6万人(次)计算,一增一减将为每个受益农民增收398元。
完成道路建设后急需完善配套设施
在市政府推进、市人大监督议案办理的过程中,仍发现一些问题和困难。例如民众、阜沙等建设任务较重的镇存在较大资金压力,一些镇、村在完成道路建设后暂时无法完善配套设施,为道路通行留下了安全隐患。
市人大常委会建议首先应确保农村道路桥涵建设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在完善配套和做好管养方面,市人大常委会认为应对新改建的农村道路同步建设交通安全、排水和防护设施,杜绝安全隐患。
市委副书记、市长焦兰生表示,作为全市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道路桥涵建设直接影响全市交通整体功能的提升、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经济的改善,以及新一轮的交通和区位优势在全市区域的拓展和覆盖。对于尚未完成的工作任务,必须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利用余下的时间加快推进,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同时把好工程建设和验收关,对已建成和在建的工程开展隐患排查,尽快整改;资金上要开源节流确保到位,除财政资金外也要通过多种方式灵活筹集。